白矾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又上央视了中国影像方志苍南篇明晚开 [复制链接]

1#

7月29日晚20点50分,CCTV-10将播出《中国影像方志》浙江卷苍南篇!精彩内容抢鲜看!

三十六都大玉仓寺,乃平邑之名山,其山有玉,故称玉仓。

——《奉宪勒禁》石碑铭文

这是古人对于玉苍山名称由来的记载。

进入五代时期,苍南一带的移民大多来自闽东。后梁乾化四年,公元年,吴越王钱镠以横阳之乱既平,遂改县为平阳。今苍南地属平阳。

年,经中央政府批准:以玉苍山为界,山南划分出一个新的县城。苍,是玉苍山的浓郁色彩;南,指玉苍山以南的地理方位。苍南县因此得名,沿用至今。

世界矾都白矾如珠

清乾隆九年,公元年,苏州富商率先在鸡笼山头建起第一座矾窑。矾山的明矾是当地重要的贸易物资。

矾窑

白矾

白矾制作的工艺品

上世纪20年代,地质学家叶良辅等人,用5个月的时间,对矾山进行了第一次全面的地质考察,三年以后,他发表了《浙江平阳之明矾石》报告,确认矾山的成因,并第一次计算出矾山明矾的矿储量多达2.4亿吨,占世界总量的60%。

打通于上世纪60年代的南洋平硐矿井,曾经是矾矿的主采矿区。经过多年的开采,鸡笼山中如今分布的矿洞多达10层。

年,“凝心聚智·复兴矾都”首届世界矾都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高峰论坛召开。矾山镇曾经供矿工居住的福德湾,经过文创改造,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

苍南碗窑:延续瓷韵三百多年

据《巫氏宗谱》记载:明万历乙亥年(公元年),福建汀州连城县瓷工窑匠巫人公在碗窑村落户。清朝中期,村里形成了以五大家族为主的瓷号,鼎盛时期上万人聚集,产品远销海内外。

浙江省现存规模较大的一座完整龙窑就在碗窑村。

碗窑村在清中期的兴盛,与矾山镇大规模开采矾矿的时间节点正好吻合。工业生产带来的人口聚集,为藏在深山的碗窑带来了大量客源。庞大的规模消费,促使碗窑村的工匠,将产品的重点放在了一个区别于官窑的产品类别——日用瓷上。

由此,碗窑村诞生了具有标志性的产品——鱼盘。以之为核心的一系列产品,使得苍南成为温州地区最大的瓷器生产基地之一。

“拔五更”:属于蒲壮所城的欢庆仪式

明朝洪武二十七年,公元,倭寇进犯壮士所城,将领副千户王山率领多名士兵,与敌军展开殊死搏斗,最终击退倭寇,守住了一方水土的平安。

因倭寇登犯难守,后壮士所城并入蒲门所城,合称为蒲壮所城。在此后的两百余年里,蒲壮所城先后多次与倭寇发生激烈的城池争夺战,每一次都捷报频传。

公元年,蒲壮所城开始修建。以奠基石为原点,整座城堡围绕“田”字形设计,街道相贯,里巷互通。

元宵节午夜,迎神的队伍便会抬出当地人信仰的海神“晏公”塑像,进行巡城。随后,整个古城中几乎所有的青壮年男性,都会参与到迎神赛跑当中。这是蒲壮所城一年气氛的顶点。

据民俗学者考证,“拔五更”再现了古城中明代抗倭将士练兵和庆祝胜利的情境。

畲族风情:歌声起落盘桓云巅

苍南县是温州地区畲族迁入最早的县域之一。早在明朝弘治年间,畲族的雷氏家族就从福建迁入当时的平邑莒溪十八家,也就是今天的苍南县境内。历经五百余年发展,定居在苍南的畲族聚落已经多达73个自然村、共计6个姓氏、25个支系。

如今,畲族民歌依然被完好地保存在畲乡的山坳里。畲族人祭祀以歌演史,婚恋以歌传情,丧礼以歌代哭,日常以歌自娱、以歌代教的风俗从未改变。

非遗夹缬:传承千年的印染技艺

年6月,在北京举办的“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大展暨第四届京津冀非遗联展”上,一抹来自苍南的色彩惊艳了全场。

这种独特的印染技法,脱胎于苍南一带的传统手工技艺——夹缬。以花版雕刻为模具、以靛青为染料,这种包含了多种技艺的民间工艺,凝聚着先民师法自然的智慧。

今天,传统的夹缬工艺,已经成为许多苍南设计师的灵感来源。一大批融合了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的文化产品,正在成为苍南的视觉符号。

苍南,曾经以海的胸怀,接纳着不同族群的文化;又携带着勇闯天下的文化基因,勇立于时代潮头。

(原标题《又上央视了!中国影像方志苍南篇明晚开播,预告片抢先看》,编辑谢甜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