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矾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跋山涉水来看你,蒜你狠 [复制链接]

1#

大蒜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料,在烹调鱼、肉、禽类和蔬菜时有去腥增味的作用,特别是在凉拌菜中,既可增味,又可杀菌,具有温中健胃,消食理气的功效。但早期的中国并没有蒜,而是一种舶来品。随着历史的演变,蒜不仅飞入百姓家中,也推陈出新炼造了独有的中国蒜文化。

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起初只是出于军事目的,但西域开通以后,从西汉的敦煌,出玉门关,进入新疆,再从新疆连接中亚、西亚的一条横贯东西的通道就间接地促进了物质文化的交流。大蒜的原产地就属于西亚和中亚,张骞出使西域带回很多域外物种,大蒜则是其中之一。大蒜传入中国后,很快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餐食伴侣,作为蔬菜与葱、韭菜并重,作为调料与盐、鼓其名,食用方式多种多样。

魏晋时期,大蒜以深入社会的各个阶层。据《太平御览》记载,司马颖被安北将军王浚战败,他挟持晋惠帝逃亡到洛阳,一路上只有粗米为饭。一次,他用乡间市民家的大蒜、盐、鼓配以米饭,唯独钟情于大蒜,且吃了两碗。可见,晋惠帝虽不同往日风光,但也佐证了大蒜的种植规模已扩大并成为民间下饭食材。

南北朝时期,食蒜的习俗被市民们进一步扩大,并研究出了一些新鲜的食用方式。在《齐民要术》中就记载了一种“八和童”的制作方式,其中重要的一味原料就是大蒜。将白梅、姜、橘子皮捣碎,放在小碗中,在快要煮熟的米饭锅中放入大蒜和白梅、姜、橘子皮末搅拌捣碎,一道“八和童”就制作而成。

唐宋时期,食蒜之风大为兴盛,颇为流行。如宋代时期,就出现了多元化的食蒜烹制方法,浦江吴氏《中馈录·制蔬》就介绍了蒜瓜、蒜苗干、做蒜苗方、蒜冬瓜四种食蒜法,精致的蒜瓜堪称一绝:将小黄瓜置于白矾汤中焯水,控干入盐腌制一晚,将蒜泥与其搅拌,再放入酒和醋浸泡即可。

元朝时期,大蒜食用方式更为新潮,烹蒜手法更显成熟。如《饮馔服食笺》就记录了“蒜梅”的做法:将青梅和蒜洗净放入锅中撒盐翻炒后,入水煎煮后停火,将其浸泡。五十日后卤水变色,倒出青梅和蒜再次煎煮浸泡入瓶,七个月后方可食用,此时的青梅已无酸味,大蒜也无辛辣味。

清代时期,人们的食蒜方式已经接近今天,此时的烹蒜方式也逐渐分为南北两大派系。北方的烹蒜法在山东丁宜曾的《农圃便览》中便有了详细记载,如“水晶蒜”。而南方的烹蒜法,总的来讲手法细腻,加工讲究,《调鼎集》中就记载了江浙一带的烹蒜方式,如“腌蒜头”。事实上,南方人喜爱大蒜的程度是比不上北方人。

如今,大蒜的种植已经遍布全国,跋山涉水而来的大蒜已与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流传中国两千多年,经久不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