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仁
亦被称为缩砂仁、缩砂蜜(《药性论》),或缩砂蘤(《海药本草》),以及春砂仁。它源自姜科砂仁属的几种植物,包括阳春砂AmomumvillosumLour.、绿壳砂AmomumvillosumLour.var.xanthioidesT.L.WuetSenjen,以及海南砂AmomumlongiligulareT.L.Wu。这些植物的干燥成熟果实均可入药。
:
砂仁的干燥成熟果实呈圆球形,具三钝棱,表面棕褐色,具纵沟及棱线。果实内部种子众多,团缩成团,呈浅棕色或深棕色。质地坚硬,不易破碎。其气香浓烈,味辛凉而微苦。
:
姜科砂仁属
:
阳春砂仁在广东、云南、广西、福建等地品质上乘;绿壳砂仁则主要产于云南;而海南砂仁则多见于海南及雷州半岛等地。
:
在夏、秋间果实成熟时进行采收,随后晒干或采用低温进行干燥。使用时,将砂仁打碎即可。
:
砂仁主要归入脾、胃、肾经。
:
砂仁味道辛香,性质温和。它具有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和安胎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气滞、湿阻中焦、脾胃虚寒等症状,如呕吐泻泄、胎动不安和妊娠恶阻等。
:
内服时,煎汤服用为宜,用量控制在5至2钱之间;或可入丸、散剂使用。
:
缩砂饮:通过沉香、缩砂仁等药材的搭配,用于和胃气、消宿食、理腹痛等。缩砂酒:砂仁炒研后浸酒煮饮,有助于消食和中、下气止心腹痛。简便单方:砂仁捣碎后以萝卜汁浸透,再焙干为末,可治痰气膈胀。香砂六君子汤:人参、白术等药材与砂仁搭配,治疗气虚肿满、痰饮结聚等症状。缩砂散:专为妊娠胃虚气逆、呕吐不食而设,用砂仁细末加入生姜自然汁和沸汤点服。药性论方:缩砂仁与炮附子等药材配伍,治疗冷滑下痢不禁、虚羸。孙用和方:用于妇人妊娠因触碰或伤打导致的胎动不安、腹中痛,通过砂仁炒热去皮后捣罗为末,用热酒调服。仁斋直指方:缩砂仁与土狗等分研末,和老酒服之,治疗遍身肿满、阴亦肿者。用于治疗小儿滑泄和肛头脱出:取缩砂仁一两,去皮后研成细末。每用一钱,将猪腰子一片剖开,放入药末,用棉线系紧,用米泔水煮熟后,让小儿食用。之后可再服白矾丸。(《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缩砂散)缓解牙齿疼痛:将缩砂仁常嚼于口中。(《仁斋直指方》)解除一切食毒:取缩砂仁末,用水冲服一至二钱。(《事林广记》)
:
阴虚血燥、火热内炽者应谨慎使用。
:
避免与维生素C同时使用,因为维生素C可能分解砂仁中的某些成分,影响其疗效。
:
《纲目》中提到,砂仁能补肺醒脾、养胃益肾,并有助于理元气、通滞气,对散寒饮胀痞、噎膈呕吐等症状有效。此外,它还能治疗女子崩中、咽喉口齿浮热等病症。《本草求真》认为,缩砂是醒脾调胃的重要药物,对于腹痛痞胀有显著疗效,同时还能治疗赤白泻痢和咳嗽上气等症状。《本草经疏》指出,缩砂蜜的香气能够入脾,其辛温性质能润肾,因此是开脾胃的要药。若兼肾虚、气不归元等症状,缩砂蜜可起到导向作用。《本草汇言》强调,砂仁对于上焦之气梗逆、下焦之气抑遏以及中焦之气凝聚等症状有迅速的治疗效果。《药性论》认为,砂仁能够治疗冷气腹痛、休息气痢等疾病,并有助于消化水谷、温暖脾胃。《日华子本草》则指出,砂仁能治疗一切气病、霍乱转筋以及心腹痛等病症。《医林纂要》进一步阐述,砂仁能润肾补肝、补命门、和脾胃并开郁结。《本草拾遗》提到,砂仁能够治疗上气咳嗽、奔豚以及惊痫邪气等病症。
:
阳春砂和缩砂都含有挥发油,其中的主要成分包括右旋樟脑、龙脑等。此外,它们还含有其他多种化合物,如乙酸龙脑酯、柠檬烯等。
:
增强胃肠功能:砂仁煎剂能够增强胃的功效,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并有助于肠道运动,从而排出消化管内的积气。抗血小板凝集:砂仁能显著抑制因ADP所致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同时对花生四烯酸诱发的小鼠急性死亡也有保护作用。此外,它还能对抗由胶原和肾上腺素所诱发的小鼠急性死亡。抗溃疡作用:砂仁能显著减少大鼠的胃酸分泌,从而有助于溃疡的愈合。镇痛作用:通过醋酸扭体实验法证实,砂仁具有明显的镇痛效果,同时还能显著降低小鼠的抗体细胞数量。
:
砂仁与厚朴同用:砂仁擅长行气开胃,而厚朴则偏重于行气消胀除满。二者相伍,能够显著增强行气宽中、消满止痛的效果,适用于治疗气滞或湿郁导致的腹痛胀满。砂仁与草果结合:砂仁具有温中散寒、行气醒脾的功效,而草果则能逐寒燥湿除痰。二者联合使用,可以祛寒湿并开胃,适用于寒湿停滞引起的腹胀、呕吐、不食等症状。砂仁与桑寄生搭配:砂仁擅长理气醒脾安胎,而桑寄生则善于补益肝肾安胎。将二者结合,可以增强安胎效果,特别适用于胎动不安伴有腰坠痛、腹胀满的患者。砂仁与白豆蔻共治:砂仁辛散温通,能醒脾和胃、行气止痛,而白豆蔻则辛温香燥,擅长温中化湿、健胃止呕。二者结合,能够宣通上、中、下三焦之气机,开胸顺气、行气止痛、醒脾开胃、和中消食,适用于脾胃虚寒或湿浊内蕴所致的多种症状。砂仁与枳壳同治:砂仁能够行气化湿、和胃止呕、健脾止泻,而枳壳则擅长行气开郁、消胀除痞降气消痰。将二者结合,可以显著增强行气和中的效果,适用于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痛、痞闷不适、呕吐泄泻等。
:
砂仁与紫苏的比较:这两种药物都气味芳香,主要归入脾经,因此都具有行气霓中、止呕安胎的功效。然而,紫苏还归肺经,其芳香气烈,不仅能通腠理、开毛窍、发汗解表,还能宣肺气、化痰结、利气止咳,并可解鱼蟹毒、行气散结。相比之下,砂仁主要归脾、胃、肾经,其芳香温通特性使其在化湿行气方面效果显著,特别适用于湿浊中阻或脾胃气滞所致的纳少腹胀等症状;同时也能温脾止泻,用于治疗寒湿泄泻等。砂仁与白豆蔻的对比:
这两种药物均源自姜科植物的种子,拥有相似的性味与功效。它们都能芳香化湿、行气温中,是醒脾和胃的优选药物。对于脾胃寒湿气滞、脘腹胀满疼痛,或呕逆吐泻等症状,二者常相辅相成。然而,白豆蔻更擅长调理中、上二焦的气滞,并能止呕醒酒,因此适用于胸闷不畅、寒湿内困等轻症。相比之下,砂仁的香气更为浓郁,温燥特性更强,主要作用于脾胃、肾经,擅长调理脾胃气滞。它常用于治疗寒湿凝滞、中焦阻塞较重的情况,同时对于妊娠恶阻、胎动不安及肾气冲逆等症状也颇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