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矾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建昌帮药业炮制特色 [复制链接]

1#

前言

建昌帮,是中国南方的古药帮之一和中药炮制的主要流派之一,为全国十三大药帮之一。

建昌帮药业发祥于南城,以擅长传统饮片加工炮制、药材集散交易著称。药业源于东晋,兴于宋元,盛于明清,衰落于民国30-40年代。药技流传赣闽40余市县,在台、粤、港及东南亚地区也有影响。药界至今还有“药不过建昌不灵,药不到建昌不行”之说。

建昌帮炮制风格是:“工具辅料独特,工艺取法烹饪,讲究形色气味,*性低疗效高。”

第一节工具辅料特色

建昌帮刀刨齐全,特色工具多。切药刀又称建刀、刹刀、琢刀,刀形与众不同,为全国“三把刀”(还有樟帮的小汉刀、禹帮的满月刀)之一,具“刀重(约1.5公斤),把长(约26厘米),刀面大,刀口线直,刃深锋利,吃硬省力,一刀多用”等特点。故药界至今有“见刀认帮”之说。适应切制各种规格的片、段、丝、块。雷公刨始用于明末清初,沿用至今,适应刨制长、斜、直、圆各形薄片或厚片,建昌帮“刀刨八法”,对南方药界影响较大。刀工包括“拈个、斜捉、直握、手托”4种送药切制法;刨法包括“药斗加压刨法,手按刨法、压板刨法、长斗刨法”4种。其它特种工具有:枳壳榨、槟榔楔、香附铲、泽泻笼、麦芽篓、炆药坛、圆木甑、硫磺柜,猪肝色刀石、木火焙、篾烘笼等。

在辅料方面,有“辅料土特、遵古道地、制备考究、一物多用”的特点。其中尤以用糠(谷壳)制药南方特色浓厚。如用糠火煨、文、煅制药材,以蜜糠炒、炙多种饮片等用。“南糠北麸”至今仍是南北药帮辅料的一个区别点。其它辅料如白矾、朴硝、童便、米泔水、硫磺、砂、豆腐浆水等均用有特色。

第二节饮片性状特色

建昌帮饮片特色主要体现在“形、色、气、味。”

片形以“斜、薄、大”为特征。要求以薄为主,厚薄适宜,片形相仿,大小均匀。宽窄一致,清爽整洁。规格:极薄片0.15-0.39毫米;薄片0.4-1毫米;中片1.1-2毫米;厚片2.1-4毫米。长段长2-3厘米;中段约1.5厘米;小段约0.5厘米。三角片边长约1.5厘米。长方块、扁平块边长2.3厘米。皮类丝片1-2毫米。叶类丝片宽约5毫米。常见片形有:斜片(包括柳叶片、竹叶片、瓜子片)、圆片(横切片、顶头片、鱼鳞片)、直片(顺片)、马蹄片、人字片、铜钱片、腰子片、肚片、半圆片、类圆片等。

色泽以鲜艳、有光泽等为特征。为体质饮片原色鲜艳,提倡合理干燥、多用晾果晒法;注意水制温度、时间及干燥程度,合理选用硫磺熏制,达到漂白、保色、增光等目的。蒸制提倡中途不停火,及时添加沸水,不停火起甑,以及仓贮先进先出、计划加工等原则。为赋新色,炒制善用武火快炒,有离火炒和出锅后密闭转色等工艺。蒸至一定时间,有停火留甑内密闭焖法和反复蒸焖法。

气味,以药味纯正、香气浓郁为特征。善用米泔水漂、长流水冲、热汤泡、药汁或液体辅料制,以及微炒、热砂炒、日摊夜露等法,去除特异气息,矫正或降低含*副作用的异味。妥善处理芳香易挥发、易溶水、走味类药及果实种子类药。选用陶器、糠火炆药,保留和发挥固有气息,使制品气味纯真味厚。

第三节炮制工艺特色

炮制工艺特色主要体现在净选、切制、炮炙三关,充分运用或借鉴了烹调学技术。

重视水制:处处讲“四季水性”,“看水头”。有“冬水善夏水煞”,“少浸多润莫伤水”,“三分刀功七分润功”,“切药个徒弟,润药个师傅”等行话。火制、水火共制讲究文、武火候的运用,长于武火急速快炒,密闭转色,工于文火煨、炆、炙、熬,擅长水、火去*工艺,确保饮片形色气味。在建昌帮炮炙13法(炒、炙、煨、煅、蒸、煮、炆、熬、淬、霜、曲、芽、复制和其他制法)中,尤以炒、炙、煨、炆、蒸法工艺特色多。如煨附子保留了唐代“煻灰火中炮炙”的煨制法,在国内别具一格。又如炆法,既得陶坛砂罐忌铜铁之便,又以糠火烧4边,有文火慢煮之功,使饮片纯真滋补力胜。常见建昌帮特色饮片有:煨附片、阴附片、阳附片、淡附片、姜半夏、明天麻、贺茯苓、童便制马钱、山药片、泡南星、醋郁金、炒内金、炆熟地、酒白芍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