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青春痘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130606/4186547.html导读
年,中国各地陆续解放,然而无论是城市还是村庄,烽火仍未燃尽,随处可见伤痕。《映像》记者走近三位当年生活在山西的少年,他们一个生活在城市,两个在乡村。从他们的回忆里,或许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得知当年少年的状况,山西的状况,乃至当年中国的模样。
太原古城
01
凤凰城内的往事
靳双院/绘
年,12岁的李淑娇是古太原县一名小学生。她所在的太原县,在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地方志记载,太原县城从明洪武八年(公元年)开始修建,到清顺治五年(公元年)竣工,历时整整年。不过到明景泰(公元~年)年间,古城的街巷、行*机构等已经形成,当时的知县刘敏按照城建规划建筑了夯土城墙等附属设施。城为长方形,城墙周围七里,高三丈,城壕深一丈,东南西北各筑城门一道,名字分别为观澜、进贤、望翠、奉宣,城内名为德化。四个城门外还建起具有*事防御功能的瓮城,瓮城上的门额书分别是:东汾聚秀、西兑金汤、桐荫晋阳、古原屏翰。李淑娇骄傲地说,那时候的太原县城是一只凤凰,头在北,尾在南。确实,北瓮城的城门向东,像“丹凤朝阳”,再加上瓮城内门洞口两侧各有一眼水井,活脱脱像一双眼睛;南瓮城门朝南,而且门正对着关外高耸入云的宝华阁,像是高高翘起的凤凰尾羽;而东瓮城门及西瓮城门都向南开,又恰似凤凰展开两只翅膀向北飞翔。古城中央十字街高高隆起,天然形成“凤凰背”。因此,古太原县被称为“凤凰城”。这样一座凤凰城,李淑娇少年时却不觉一丝美丽,更无兴趣欣赏其展翅之势。李淑娇的童年,在抗战中度过,天空时时出现飞机,却不像今天这样高高飞过,飞机内也不是南来北往的客人。那些飞机飞临,是来轰炸的,炸人,也炸城。一听到天上飞机的轰鸣,人们就迅速躲进防空洞里。钻在洞里是安全的,一家人一进洞就为一位本家当兵的哥哥祈祷,希望他不会发生意外。李淑娇还为这座城祈祷,祈祷她少挨炸弹少受伤。因为她觉得既然是凤凰,就会疼痛。那时候,这座凤凰城内有一座大大的粮库,自然装着满满的粮食。一次李淑娇跟着父亲准备去地里,没想到刚出城门,“呀,看到飞机从头顶飞过来了。”她说没看到扔炸弹,却很快看到城内冒起滚滚浓烟。愣神的当儿,有跑过的人冲着她与父亲大喊:“还在这里干什么?快回家看看吧。”李淑娇说回去才知道,装满粮食的粮库被炸了。因她的家离粮库不远,所以后墙也被震塌了。纵使是凤凰,也无法展翅飞离。美丽的凤凰,在无声哭泣吧?李淑娇觉得父亲会重新垒好倒掉的后墙,可谁来治疗凤凰的伤?这样混乱的环境,给李淑娇童心里投下了阴影,一直持续到解放战争。孩子们当然无法安心上学。李淑娇当时是班上年龄最小的一个,她说还有一些年龄大的男孩,因为不想去阎锡山部队当兵,就躲在学校上学。课堂能安心上课时,孩子们的心才会跟着静下来,大声跟着老师读:“天亮了!”这三个字,加上一只雄赳赳的大公鸡的图画,就是当时一年级语文第一课的内容。一节课,很简单。次日起床,孩子们会按照老师教授的在心里默念:天亮了。之后到学校开始第二课:弟弟妹妹快起来。第三课是:太阳升起来了。之后的早晨,大些的孩子先被母亲一双手推醒,睡眼惺忪坐起再推身边的弟妹,口里还念:弟弟妹妹快起来,太阳升起来了。依次醒来的孩子们边手忙脚乱地穿衣服下地,边嬉笑打闹。然而一出门,总要习惯性地抬头看看天:会不会有飞机飞来?不安宁的日子里,李淑娇每天也要按时完成作业。晚上,她点起小油灯,趴在炕头。母亲做针线,她做题。思考时偶尔看一眼母亲,会遇到母亲正看她。两双眼睛对视一笑,是解放前李淑娇记忆里最暖心的事。天天认真完成作业的李淑娇,解放后以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山西国民师范学校,成为那个年代孩子中的佼佼者。课间与课余,女孩子们的游戏是跳方格、跳绳、踢毽子,还有就是谁的口袋里装一个特别的宝贝,课后争抢着“吊拐拐”。“拐拐”,是用羊或者是猪的后腿关节之间一段,大约三厘米长,经过蒸煮、去油、上色制成的玩具。“拐拐”有四个面,四只为一副。那么艰苦的环境中,一副“拐拐”加一只皮球,绝对是女孩子们心中的宝贵财富。拥有一副“拐拐”的女孩子,如同心里拥有了一大片明媚的天空。“吊拐拐”时,她们会仰望天空,也会暂时忘记会不会有飞机飞临。李淑娇不记得曾交过学费,应该是交了些粮食。战乱年代,大多数家庭连生存都难维持,上学的孩子极少。李淑娇家境算好的,她的父亲在太谷一家药店当伙计,后来又调到太原市的店里当掌柜。她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只有姐姐没上学。李淑娇尽管这样,家里还是穷。小时候吃的高粱面多,红高粱面皮多难做成条,很多时候只能掺榆树皮磨成的“榆皮面”。李淑娇的记忆里也有零食,却是别人家的。她的大伯是货郎,家中有一个男孩与她同岁。大伯一副挑担犹如百宝箱,总是要什么有什么,自然包括一些好吃的食物,不像父亲的药店,只有药。货郎家的孩子,自然有别家孩子不一样的优势,比如每天晚上他父亲回来时,总会把卖剩的一些零食拿出来。少年爱炫耀,总要跑出来当着李淑娇的面,一点点吃得津津有味,全然不顾眼前这个同龄小姑娘馋得一串串唾沫往肚里咽。多年以后母亲跟她讲,这一情景常常被奶奶看到。老人家不忍,便叮嘱当货郎的儿子:以后给二妮(李淑娇的小名)也吃点,瞧她那可怜巴巴样。大多数时候,晚上的食物是一碗稀饭。有时候,里面会撒一把干炒面。李淑娇说那时候自己面*肌瘦。她的老师或许懂点医术,还让她回家让大人摸摸肚子看是不是有问题。可她学习成绩好,同学们就说她有“一肚子小块块”。吃不饱肚子的岁月,穿衣自当其次。李淑娇记忆里的衣服没有颜色,没有款式。就连头发,也是最省事最简单的齐耳短发。大多数时候是母亲来剪头发。女孩子们东家进西家出,看多了,便会跃跃欲试。课间,掏出书包里悄悄装着的一把剪刀,煞有介事地做起理发师。看着容易做着难。李淑娇说有一天她正精心剪着一头秀发,突然手下就传来惨叫。原来是将同学的耳朵剪破了。凤凰城解放前,她们玩耍的心、臭美的心之外,头等大事还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