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北宋的都城汴梁,也就是今日河南省的开封市,不仅是当时中国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很可能也是此时全球范围内的第一都市。这里聚集了上百万的人口,整个东亚文明的精华都汇聚于斯。而汴梁高度成熟的市民社会和发达的商品经济,放诸整个华夏文明史上也算是一个孤例。由于有张择端那幅著名的画作《清明上河图》的存在,今天的人们可以通过这位大画家的笔墨直观地感受千年前那幅盛世华章、和北宋时的那些人们的快乐与哀愁。
与现代众多光怪陆离的大都市一样,北宋的汴梁也有很多华美壮观的建筑,点缀着多姿多彩的市民生活。而最让汴梁民众向往的娱乐场所,就是著名的“樊楼”。此楼以“樊”为名,并非是它的老板姓樊,而是出于一种误读。“樊楼”原本应该是“矾楼”,在北宋初年的时候这里是一个大量出售白矾、明矾等原料的店铺,后来又成为了汴梁矾业行会的所在地,故得此名。而由于汴梁的水质问题,人们需要大量的明矾来净水,故而此楼也是市民们经常前往的一处场所。
后来房东又在这里修筑起一座座高大的楼宇,并自己作曲酿酒,并且获取了官方认可的“正店”资格,在对外出售酒水的同时开设起超豪华的一大酒楼来。与后世一般人的认知不同,宋朝是一个官方对商业管制极为严格的朝代。朝廷恨不得把一切大宗商品都纳入官营,或者毫无顾忌地征收所有商品的赋税,从来没有什么“不与民争利”之类迂腐的观念。就以酒水来说,没有官府认可的专卖资格并缴纳高额赋税,是不能自行酿酒的,获得这种资格的店铺称为“正店”,无资质的小店只能作为正店的分销商,樊楼能毫无阻碍地成为“正店”,足以表明它的实力。
而且它还不仅仅是一般“正店”,还被公推为汴梁七十二家正店之首,因为它的规模、格调和配置,都远远超越了一般酒楼的范畴,可谓是古代世界超一流的顶奢“销金窟”。对樊楼最著名的描述,出自《东京梦华录》中的语句:“三层相高、五楼相向、飞桥栏槛、明暗相通、珠帘绣额,灯烛晃耀”。也就是说它是由五座三层高的楼宇组成的建筑群,各楼之间以带栏杆的“飞桥”连接起来,装饰精致、气度逼人,在夜晚璀璨的华灯映照下宛如人间仙境。
樊楼的菜品汇聚了各种山珍海味、奇肴异菜自不必说,但它在汴梁乃至北宋娱乐业的至高地位可不是靠这些吃喝之物。它的超凡格调首先体现在这里的艺伎歌姬,不仅个个美貌绝伦、而且都有不俗技艺傍身,吸引了各方高官贵族和名士才子纷纷前来捧场。由此此地又成了诗人墨客展示才华,扬名立万的最佳场所,不知留下多少名垂后世的诗词歌赋,尽显大宋的文华风流。
可惜这座天下第一的名楼,和世间最繁华的都市汴梁城一起,都在南下金兵的铁蹄践踏之下化为了劫灰,多少富贵绮丽化作了南柯一梦!今天的开封市区虽然又重建起一座“樊楼”,也许外观也和历史上那座名楼有些相似,但其再也无法重现它的精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