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矾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梁实秋著要对得
TUhjnbcbe - 2024/12/21 16:41:00
北京看白癜风病最好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241218/h4utdvs.html


  内容简介


  人生就像心电图,在困惑与自救之间来回摆荡起伏才是常态。感到焦虑、纠结、束手无策的时候,停下来感受当下比立刻行动更重要。整理好思绪,给自己一刻的放松和喘息,再重新打起精神继续认真生活。不论在什么时刻,不论遭遇了什么,只要你还能坐下来认真地吃口饭,生活就不会垮掉。


  文学大师梁实秋用他辛辣风趣、简洁通透的笔触展示了其“食一碗人间烟火可以解千忧,享半日浮闲足以慰风尘”的自在人生,尽力做到能做的,然后静心等待一个结果,无论是好是坏,都坦然接受。这般豁达通透的生活态度正告诉众人:放轻松,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作者简介


  梁实秋


  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一生笔耕不辍,为中国文坛留下两千多万字著述,其中散文创作尤为突出,被誉为“华语散文一代宗师”。其笔调世故却不油滑,稳健却不死板,或描摹柴米油盐,或探讨琴棋书画,于典雅诙谐的文字中透出无尽的悠然与智慧,成为三代国人的心灵读本。


  人生何事,不如从容对之,淡雅自在地活。


  目录


  D一章出门见闹市,攘攘熙熙


  满街上奇形怪状的广告,


  不是欢迎参观,就是敬请比较,


  不是货涌如山,就是拼命削价,


  唯恐主顾不上门——


  只欠门口再站两个彪形大汉,见人就往里拉!


  商店礼貌


  推销术


  在电车里


  讲演


  喜筵


  同学


  谈友谊


  代沟


  垃圾


  平山堂记


  第二章闭门享清欢,自在随心


  理想的退休生活就是真正的退休,


  完全摆脱赖以糊口的职务,


  做自己衷心所愿意做的事。


  有人八十岁才开始学画,


  也有人五十岁才开始写小说,


  都有惊人的成就。


  台北家居


  退休


  早起


  洗澡


  读画


  我看电视


  音乐


  梦


  鬼


  第三章拥有的都是侥幸,失去的也是人生


  这一段路给我的印象很深,


  二十多年后我再经过这条街则已变为坦平大道


  面目全非,


  但是我还是怀念那久已不复存在的湫隘的陋巷。


  我是在这些陋巷中生长大的,


  这是我的故乡。


  “疲马恋旧秣,羁禽思故栖”


  我在小学


  不要被人牵着鼻子走!


  忆周作人先生


  悼念王国华先生


  悼沈宗翰先生


  酒中八仙


  白猫王子


  黑猫公主


  第四章清醒时做事,糊涂时读书


  人生如博弈,


  全副精神去应付,还未必能操胜算。


  如果沾染书癖,势必呆头呆脑,变成书呆,


  这样的人在人生的战场之上怎能不大败亏输?


  所以我们要钻书窟,也还要从书窟钻出来。


  懒


  书


  影响我的几本书


  谈考试


  出了象牙之塔


  又逢癸亥


  时间即生命


  谈学者


  论批评的态度


  教育你的父母


  第五章布衣饭菜,可乐终生


  上天生人,在他嘴里安放一条舌,


  舌上还有无数的味蕾,教人焉得不馋?


  馋,基于生理的要求;


  也可以发展成为近于艺术的趣味。


  馋


  喝茶


  栗子


  粥


  饺子


  爆双脆


  生炒鳝鱼丝


  读《中国吃》


  由熊掌说起


  萝卜汤的启示


  第六章勤靡余劳,心有常闲


  散步的去处不一定要是山明水秀之区,


  如果风景宜人,固然觉得心旷神怡,


  就是荒村陋巷,也自有它的情趣。


  一切只要随缘。


  戒烟


  割胆记


  健忘


  脏


  散步


  放风筝


  看报


  麻将


  搬家


  树犹如此

#热点引擎计划#
  精彩书摘


  散步


  《琅嬛记》云:“古之老人,饭后必散步。”好像是散步限于饭后,仅是老人行之,而且盛于古时。现代的我,年纪不大,清晨起来盥洗完毕便提起手杖出门去散步。这好像是不合古法,但我已行之有年,而且同好甚多,不只我一人。


  清晨走到空旷处,看东方既白,远山如黛,空气里没有太多的尘埃炊烟混杂在内,可以放心地尽量地深呼吸,这便是一天中难得的享受。据估计,“目前一般都市的空气中,灰尘和烟煤的每周降量,平均每平方公里约为五吨,在人烟稠密或工厂林立的地区,有的竟达二十吨之多”。养鱼的都知道要经常为鱼换水,关在城市里的人真是如在火宅,难道还不在每天清早从软暖习气中挣脱出来,服几口“清凉散”?


  散步的去处不一定要是山明水秀之区,如果风景宜人,固然觉得心旷神怡,就是荒村陋巷,也自有它的情趣。一切只要随缘。我从前沿着淡水河边,走到萤桥,现在顺着一条马路,走到土桥,天天如是,仍然觉得目不暇给。朝露未干时,有蚯蚓、大蜗牛在路边蠕动,没有人伤害它们,在这时候这些小小的生物可以和我们和平共处。也常见有被辗毙的田鸡、野鼠横尸路上,令人触目惊心,想到生死无常。河边蹲踞着三三两两浣衣女,态度并不轻闲,她们的背上兜着垂头瞌睡的小孩子。田畦间伫立着几个庄稼汉,大概是刚拔完萝卜摘过菜。是农家苦还是农家乐,不大好说。就是从巷弄里面穿行,无意中听到人家里的喁喁絮语,有时也能令人忍俊不住。


  六朝人喜欢服五石散,服下去之后五内如焚,浑身发热,必须散步以资宣泄。到唐朝时犹有这种风气。元稹诗“行药步墙阴”,陆龟蒙诗“更拟结茅临水次,偶因行药到村前”,所谓“行药”,就是服药后的散步。这种散步,我想是不舒服的。肚里面有丹砂、雄黄、白矾之类的东西作怪,必须脚步加快,步出一身大汗,方得畅快。我所谓的散步不这样的紧张,遇到天寒风大,可以缩颈急行,否则亦不妨迈方步,缓缓而行。培根有言:“散步利胃。”我的胃口已经太好,不可再利,所以我从不跄踉地趱路。六朝人所谓“风神萧散,望之如神仙中人”,一定不是在行药时的写照。


  散步时总得携带一根手杖,手里才觉得不闲得慌。山水画里的人物,凡是跋山涉水的总免不了要有一根邛杖,否则好像是摆不稳当似的。王维诗“策杖村西日斜”,村东日出时也是一样的需要策杖。一杖在手,无须舞动,拖曳就可以了。我的一根手杖,因为在地面摩擦的关系,已较当初短了寸余。手杖有时亦可作为武器,聊备不时之需,因为在街上散步者不仅是人,还有狗。不是夹着尾巴的丧家之狗,也不是循循然汪汪叫的土生土长的狗,而是那种雄赳赳的横眉竖眼张口伸舌的巨獒,气咻咻地迎面而来,后面还跟着骑脚踏车的扈从。这时节我只得一面退避三舍,一面加力握紧我手里的竹杖。那狗脖子上挂着牌子,当然是纳过税的,还可能是系出名门,自然也有权利出来散步。还好,此外尚未遇见过别的什么猛兽。唐慈藏大师“独静行禅,不避虎兕”,我只有自惭定力不够。


  散步不需要伴侣,东望西望没人管,快步慢步由你说,这不但是自由,而且只有在这种时候才特别容易领略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那种“分段苦”的味道。天覆地载,孑然一身。事实上,街道上也不是绝对的阒无一人,策杖而行的不只我一个,而且经常的有很熟的面孔准时准地地出现,还有三五成群的小姑娘,老远的就送来木屐声。天长日久,面孔都熟了,但是谁也不理谁。在外国的小都市,你清早出门,一路上打扫台阶的老太婆总要对你搭讪一两句话,要是在郊外山上,任何人都要彼此脱帽招呼。他们不嫌多事。我有时候发现,一个形容枯槁的老者忽然不见他在街道散步了,第二天也不见,第三天也不见,我真不敢猜想他是到哪里去了。


  太阳一出山,把人影照得好长,这时候就该往回走。再晚一点,便要看到穿蓝条睡衣睡裤的女人们在街上或是河沟里倒垃圾,或者是捧出红泥小火炉在路边呼呼地扇起来,弄得烟气腾腾。尤其是,风驰电掣的现代交通工具也要像是猛虎出柙一般地露面了,行人总以回避为宜。所以,散步一定要在清晨,白居易诗:“晚来天气好,散步中门前。”要知道白居易住的地方是伊阙,是香山,和我们住的地方不一样。

1
查看完整版本: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梁实秋著要对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