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周萍英
通讯员陈家铖
古建筑是先人为我们留下的珍贵文化瑰宝,它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等多方面价值。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既是研究某一阶段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又是社会、文化变迁的历史见证。
在襄阳,像珍珠一样散布着古城墙、习家池、古隆中、米公祠等古建筑。在这些建筑中,又数依偎于汉水的城墙最具代表性。
襄阳城墙位于襄城区境内,起初筑于汉初,城垣周长7.6公里,平均高8米,宽10米左右,用土层层夯筑,外用大块青砖垒砌。城北以汉水为池,东、南、西三面凿有城濠,濠宽米至米,深2至3米,终年水波潋滟,俨若平湖,全国罕见。由于城高且固,濠宽且深,加之汉岘天设,山川环卫,是以号称“铁打的襄阳”。年6月25日,襄阳城墙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习家池同样位于襄阳城南约五公里的凤凰山(又名白马山)南麓,建于东汉建武年间(公元25—56年)。襄阳侯习郁,依照春秋末越国大夫范蠡养鱼的方法,在白马山下筑一长六十步、宽四十步的土堤,引白马泉水建池养鱼。习家池中圆台上建有重檐二层六角亭,俗称“湖心亭”。其周绕以雕花石栏,凭栏可赏出水芙蓉,悠然游鱼。
绿影壁系明代襄阳王府门前的照壁,塑于15世纪中叶。明王府是明仁宗的第五个儿子襄宪王的府邸,是明代帝王皇亲豪夺纵欲的地方,占当时襄阳城的十之二三。绿影壁是中国罕见的大型雕刻艺术珍品,为明代襄阳藩王府门前照壁,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此称王登基。壁长25.1米,高7.1米,厚1.72米。壁面用绿矾石雕凿,白矾石镶边。此壁共雕99条龙。
为切实保护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加强对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监管力度,4月14日,襄阳市消防救援支队襄城区大队开展文物古建筑消防监督检查,重点检查了习家池、真武山道观、广德寺、绿影壁等几处。
大队监督员介绍,相对于石头砌的城,木质建筑是防火排查的重点重点。对文物古建筑内的消防设施、器材是否配备齐全且保持完好有效,电气线路的设计、铺设等是否符合规定,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畅通等,并现场询问文物古建筑内的相关负责人消防安全知识掌握的程度、灭火器是否会使用。
大队监督员针对检查出的问题当场提出了整改建议。监督员告诉记者:“古建筑具有年代久远、多为木质结构、耐火等级低,认真履行消防安全管理职责,严格落实日常防火巡查制度,做好消防器材设施的维护与保养,强化消防安全隐患的自查自纠工作,及时消除各类消防安全隐患,切实提高单位的火灾防范能力,才能确保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