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新平堡镇,初听时只觉得是个无名小镇,如现在众多普通的乡镇一般,虽乡俗淳朴,民居自然,但相比南方的凤凰、乌镇等小城,应该还是少了很多历史韵味的。
这只是我在初听新平堡镇这个小镇名字之后的浅显了解,浮于表面,不愿深究。
但真正了解之后才知浅薄,新平堡镇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塞外风情浓郁的古镇。因所处位置在晋冀蒙三省的交界之地,所以历朝以来都是军事必争之地。
也因这特殊的地理位置,千百年来,北方少数民族匈奴、契丹等与汉族就在这片土地上混居生活。如此既促进了古时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又造就了新平堡镇之后以军事文化、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融为一体的文化特色,使得新平堡镇成为了唯一一座拥有浓郁的塞外风情与独特的边塞民族文化的北方小城。
走进新平堡镇之后的唯一感觉,就是旧。
街道是旧的。残败破旧的城门,破破旧旧的北街,从古时保存到现在的老房子,古朴本色,仔细看那些青砖旧瓦,仿佛能想见它们当时的生活场景,当时生活里的烟火气。
民风是旧的。各个农家小院里摆放的农作物,古色古香的窗柩,沿袭着的旧的生活习惯,每个人都悠悠的甚至是带着愚钝心的生活。没有比较,没有相争,没有城市的车水马龙,没有社会快节奏下的争赶。人们的出行工具还是在依靠驴、马、骡等这样的动物,不同于其他景区的为商业争噱头,就是完全在按照他们习惯的生活模式在生活。
建筑是旧的。新平堡镇的最高建筑是玉皇阁,这是新平堡镇唯一一座仅存的明代边塞城堡的标准建筑,也是新平堡镇的代表性建筑。这座距今已久的新平堡镇的代表性建筑,虽然名声大,但翻新的痕迹却很小。只是靠着传统的方式在维持着它的稳固,好像只要不翻新,历史就还一直在。
生活方式是旧的。北街现在仍然是一条商业型街道,宽仅两步多的街道两面是林立的店铺,虽然很多商铺现在已经是新兴的建筑风格了,但这儿的商业模式还依然是紧紧沿袭着之前的方式,原始的赶集形式,原始的售卖方式。不是自助型的购物,买东西全靠一张嘴和一双眼,这儿的人们习惯了讨价还价,反而变成了生活中一种特殊的乐趣。
每年农历5月18那天格外热闹,这儿每年会举行物资交流大会,周边河北以及内蒙的居民都会来这参加,盛况空前,好像忽然之间就回到了古时的样子。
走完新平堡镇的感受就是地道的甚至有些破败,难以想象如今这样的小镇曾经却被称为“茶马古道”,作为一个因军而显、因商而盛的小镇,如今却变成了这样原始的样子,不免有些惋惜。
新平堡镇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从大同出发可以在汽车站坐车去天镇县,之后再转当地的小巴车去往新平堡镇。
新平堡镇当地也有特色美食,其中以天镇凉粉、天镇豆腐皮和红焖兔头最为有名。
天镇凉粉:天镇素以盛产土豆闻名,当地人喜欢把土豆加工制成土豆粉,之后再把土豆粉加适量水,兑上白矾,蒸成凉粉泡在凉水里备用。凉粉是当地人消夏必不可少的一种食品。
食用时,店主用特色的“凉粉刀”将凉粉从凉水碗里捞出来刮成细丝状,盛入碗里,加上各种佐料就可食用。而天镇凉粉最好的佐料就是辣椒和特制的熏豆腐干。辣椒香中带辣,熏豆腐干越嚼越有嚼劲。即使是在冬天,也有不少人忍不了这一口,喜欢就着屋外的冷风在屋里暖暖的来一碗爽滑可口的凉粉。
天镇豆腐干:选用优质的黄豆,再经过特殊的压膜、晾晒、蒸煮等过程,用特殊的香料卤制入味,成就了天镇嚼劲十足、越嚼越香的豆腐干。
红焖兔头:红焖兔头是大同的特产,在大同很多地方都有这道特殊的菜品。但天镇的红焖兔头在大同也是格外有名的。
天镇的红焖兔头是选用姜葱辣椒八角等十多种调味料红焖至少3个小时以上,等到香料的味道浸透到兔头里面之后,再收汁食用。加工好的兔头食用时满嘴都是肉香和调料香,尤其是味道鲜美的汤汁,食之可口,回味无穷。
这道菜虽是地道的北方名菜,但相比一般菜品来说却比较重口。爱吃的人是欲罢不能,不吃的人是难以下咽。但如果想要尝鲜,就要找找正经的餐厅,味道更好。
新平堡村虽然在悠悠的历史之中有过无上繁华,但遗憾的是,它却没有沿着古时的辉煌继续光辉下去,反而是随着岁月逐渐没落了,以至于如今都没有拥有一张能通过票面价值来展示它历史和辉煌的门票。
但这也是它的幸运,因为它的不闻名和没落,使它依旧还能保持它原本的样子。虽然在现代繁华社会中显得有些陈旧和破败,但我们每个人想看的,其实都不是现代社会包装下的历史,而是想看它本来的样子,陈旧的,古老的,破损的,落后的样子,我们都想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见历史,感受历史,重回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