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包皮”是江苏扬州方言,就是在浴室洗澡。这是老扬州对沐浴文化的生动描述。日前,位于江苏扬州市中心友好会馆南侧的一处考古发掘项目,通过江苏省文物局专家验收。该地块位于“扬州城遗址”范围内,考古发掘面积约平方米,发现了唐代、宋代以及明清时期遗存。其中,一处宋代砖构建筑引起专家注意。有专家推测,这里或许曾是南宋时期的一处浴室建筑。考古现场有,有“大使府”“连水军”“汤百五砖”等,其中的“汤百五砖”,结合东西两侧的布局,或许是宋代的一处浴室吗。
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中记有“公所在浴处,必挂壶于门”,可见扬州等地在一千多年前便有了公共浴室。
老扬州的浴室门口还作兴挂一个灯笼。有句歇后语叫“澡堂里的灯笼——天天挂”,足见挂灯笼和挂壶是同一种作用。清代《邗江竹枝词》上说,当时扬州“城内外澡堂数以百计,凡堂外有立厢、有座厢、有凉池、有暖房、有茶汤处、有剃头修脚处;堂内之池取乎洁,用白矾石界为一、四,池之水温凉各池不同”。
在浴室里“水包皮”是扬州人的一种生活享受。进浴室不仅是洗澡,还可以修脚、捏脚、刮脚、捶背、品茗、小吃、聊天、理发、刮胡子、闭目养神等,其乐无穷。
扬州城遗址考古再出成果
据扬州晚报报道,熟悉扬州市中心友好会馆南侧场地的可能有印象,这里曾经是一处停车场,所以整个遗址地表原有很厚的一层现代建筑垃圾。经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清理,共清理出唐代、宋代、明清不同时期的遗存。
考古发掘现场其中,唐代遗迹较为丰富,有房址、道路、井等遗迹,出土了瓷器、陶器、铁器、骨器等大量遗物,尤以瓷器居多,主要窑口有宜兴窑、寿州窑、越窑、长沙窑等,陶瓷数量较少。此外,唐代地层中还发现了7件比较特殊的坩埚,系在瓷碗的内外部包抹上陶土重新烧制而成,烧制十分粗糙。在坩埚内部,发现有铜渣的痕迹,且坩埚因多次加热,可以看到表面陶土有严重的裂缝,推测应该是用作炼铜使用。
宋代遗迹有房子、道路等,还有大量的遗物,遗物也以瓷器居多,主要窑口有磁州窑、钧窑、龙泉窑等,还出土了一些建筑构件。
相对来说,明清遗迹比较少,且大多被现代建筑破坏。在此也发现了房址、井等,出土了少量的青花瓷残片、铜钱等。
异形砖构建筑引专家热议
考古发掘现场在本次考古发掘中,最引起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