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矾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除了红楼梦的记载,古人还会怎样吃茄子
TUhjnbcbe - 2025/2/17 18:56:00
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http://www.bdfyy999.com

“紫茄白苋以为珍,守任清真转更贫。不饮吴兴郡中水,古今能有几多人。”(唐·孙元晏·《梁·蔡撙》)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蔡撙是南朝梁时侍中,曾任吴兴(今属浙江湖州)太守,极清廉有风骨,在太守任期内连吴兴的井水都不肯喝一口,只吃自家种的茄子、白苋菜,古往今来,做官做到他这程度的人,实在没几个。

“藏鞭雏笋纤玉露,映叶乳茄浓黛抹”(宋·张耒·《秋蔬》),“雏笋”指嫰笋,“乳茄”当然就是嫩茄。《浦江吴氏中馈录》里载有“鹌鹑茄”的做法,即以嫩茄为主料,切成细丝,用开水焯过后滤干,接着将花椒、莳萝、茴香、甘草、陈皮、杏仁、红豆等研磨成细末,加入盐、酱,和这些嫩茄丝一起拌匀、晒干,再蒸过一遍,储存起来。等到要吃的时候,拿滚水泡软嫩茄丝,蘸香油炸了吃。

又有“糖醋茄”做法,把新摘的嫩茄切成三角块,焯水后用布包起来挤干水分,搁盐腌上一夜,第二天放外面晒干,再和紫苏、姜丝等拌匀,用油煎熟,浇淋糖醋,以瓷器装盛,可以储存很久,即开即食。

元代营养学家忽思慧创作了中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饮膳正要》,里面记录了一种“茄子馒头”的做法——把羊肉、羊油、羊尾巴、葱、陈皮全部切成细蓉,加调料拌成肉馅,再将嫩茄子去掉茄瓤,塞满肉馅,上锅蒸熟,撒香菜末,蘸着蒜酪吃。神都猫寻思着,这道菜可不正是咱们今天吃的茄盒吗?尽管用料、做法并非一模一样,但制作原理还真是差不多的。

清代汪灏参与纂修的《御定佩文斋广群芳谱》,对茄子有详细介绍,谓茄子别名包括“落苏”、“小菰”、“昆仑瓜”、“昆仑紫瓜”等,分紫、青、白三种,老茄子色泽金黄,暹罗(今泰国)特产的紫茄子又叫“紫膨脝”,而白茄子又称“银茄”。

其所记载的“糟茄”,主料亦是嫩茄,用天晴时候新摘的嫩茄,去掉茄蒂,沸水焯一遍,放凉后拿柔软的丝帛把这些嫩茄一个个擦干,每十斤嫩茄撒盐二十两,再取白矾末一两、法糟十斤,在嫩茄上将其抹匀,装进坛子,以泥封口。糟腌得越久,茄子颜色愈加黄澄透亮,不会发黑。

“酱茄”,农历九月,把上好的嫩茄去掉茄蒂,酌量撒盐腌制,五天后挤干这些茄子的水分,另以市酱腌制,这样再腌五到七天,再挤一遍水分,搁室外晒一整天,之后用更好的酱料腌制,三腌酱茄,风味绝佳。“蒜茄”,深秋摘茄,洗净去蒂,用一碗醋、一碗水兑着煮到刚刚沸腾之际,将茄子放这醋汤中过一遍滚水,捞起来滤干水分,捣好蒜泥,加盐、冷醋汤一起拌匀茄子,以瓷坛装盛、封存。

“蝙蝠茄”,嫩茄切四瓣,水煮,快熟的时候捞出锅,搁在酱料上,等茄子味道略微变咸就马上取出来,加花椒末、麻油,放蒸笼里蒸熟,蒸笼底部要垫厚厚的面饼,专门吸收茄子上的麻油。

“立秋预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院中露一宿,新秋日合家食饮之,谓秋后无余暑疟痢之疾。”(见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清代京城人在立秋前后的习俗是,立秋前一天,须准备好冰镇的西瓜,蒸茄子干,煮香薷饮(一种补药),将这些东西在院子里露天搁上一晚,第二天立秋,全家人把它们吃了喝了,认为如此一来,秋后就再不会感染残夏时节特有的病症,例如疟疾、痢疾等等。

神都猫讲了半天茄子,最后发现,“山茄子”、“风茄”,这俩指的可不是茄子,而都是曼陀罗花的别名。“毕澄茄”,简称“澄茄”,系中药材,“澄茄生诸海国,乃嫩胡椒也”(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那嫩胡椒究竟又是什么呢?原来就是毛叶木姜子——一种香料,可以入药,总之,和茄子无关。

1
查看完整版本: 除了红楼梦的记载,古人还会怎样吃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