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矾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古代毒药排行榜,鹤顶红只能排第三
TUhjnbcbe - 2025/4/4 21:27:00

在武侠小说里,哪种杀人的方式最能让对手难以防备?

要是非得找一种方式出来,那“下毒”肯定是最隐蔽的了。

咱国家的草药种类繁多,而且历史传承那是相当久远。

先秦那时候,一直流传着“神农尝百草”这么个传说。

据说,神农氏看到鸟儿叼着种子,就开创了五谷农业,就因为有这样巨大的功劳,大家把他叫做神农。

他瞧见人们生了病,就去都广之野登上建木到天帝花园拿瑶草,还碰到天帝送给他神鞭。神农攥着这根神鞭,从都广之野出发,一路走一路挥鞭,最后回到了烈山。

那时候草药跟毒药不好区分,神农尝百草老是中毒,每次都是靠茶来解的毒。他发誓要把所有的草都尝一遍,最后因为尝了断肠草去世了。

人们因为感激他的恩德,铭记他的功绩,把他尊为药王神,还修建了药王庙,一年四季都去祭祀。

这么一看就明白,厉害的毒药,连神农都能被毒死。

不过呢,要说毒性,就算是能让神农丢了性命的断肠草,在毒药的排名里也没法排在最前头。

而在宫廷剧里常常出现的“鹤顶红”,居然仅仅才排在这份榜单的第三位。

比起其他几种毒药,乌头的毒性相对小不少。

不过呢,就算是这样,咱们也不能小瞧它。要知道,只要能在这份榜单里有位置,那它的毒性可不能轻视。

乌头在中国乌头属里是分布最广泛的种类,中国劳动人民利用它的历史挺长的,在《神农本草经》里乌头被列为下品。

乌头在四川的彰明、江油这些地方被栽培,差不多都有近千年的时间了。

除了这两个地方,乌头主要在我国云南东部、四川、湖北、贵州、湖南、广西北部、广东北部、江西、浙江、江苏、安徽、陕西南部、河南南部、山东东部、辽宁南部有分布,越南北部也能见到它。

它主要长在地草坡或者灌丛里。

乌头是一种草本植物,多数时候被当作中药来用。

乌头的主根加工后叫“川乌”,这是它的药用部位,侧根叫“附子”。附子能治大汗亡阳、四肢厥逆、霍乱转筋、脉微欲绝的情况,还能治肾阳衰弱导致的腰膝冷痛、水肿,脾阳衰弱造成的泄泻久痢、脘腹冷痛、形寒畏冷、精神不振,以及风寒湿痹、脚气这类病症。

川乌主要能治疗像中风、拘挛疼痛、半身不遂、风痰积聚、癫癎这类的病症。

另外啊,乌头花绽放的时候,那模样漂亮极了,古代好多富贵人家都把它种在自家花园里欣赏。

不过呢,就因为乌头有药物作用,人们往往容易忽略它带有的毒性。

要是用量太多了,就会让人浑身没劲儿,老是觉得累,时间长了会处于意识不清楚的状况,厉害的甚至可能出现间歇性休克。

所以在用中药的时候,一定得留神把控好量度。

和乌头类似,奎宁在很多时候,也是被当作一种中药来用的。

奎宁又叫“金鸡纳碱”,是茜草科植物金鸡纳树以及它同属植物的树皮里的主要生物碱,化学名称也是金鸡纳碱,这是一种能治疗和预防疟疾,还能治疗焦虫症的药物。

另外,它还能够防止脱发。

不过,这药物里面暗藏的毒性可吓人了。把控奎宁的使用量,得比把控乌头的使用量更严格才行。

奎宁以及它的盐类在平常治疗所用的剂量下,会引发一连串的金鸡纳反应,还会有呕吐、肚子疼、腹泻、眩晕之类的情况。

由于奎宁属于一种“猛药”,所以对患者的体质有很高的要求。

要是病人对奎宁过敏,哪怕剂量很小,都可能出现金鸡纳中毒的情况。

另外的副作用有发热、皮疹、呼吸困难,凝血酶原量少,还可能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突然哮喘发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偶尔有血红蛋白尿。

要是药物用过量了,或许会引发一连串的病症,像胃肠道有反应、眼睛有毒性、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心肌有毒性、视觉出问题、能恢复的视盲等等。

另外,奎宁还会带来跟奎尼丁差不多的心血管毒性,像行为错乱、心律失常、心绞痛综合征,还有低血压造成的心衰和循环衰竭。

大剂量的奎宁会导致流产或者让婴儿有先兆流产的情况。情况严重的,甚至很快就能让人死亡。

就因为奎宁这药的剂量特别不好把控,所以在好多医疗资源不太好的国家,都把它当成“禁药”了,医院用它给病人治病。

就算碰到症状跟它相符的,那也得用药效更温和些的药去替代。

这么一瞧,乌头的毒性可比奎宁小多了。

提到番木鳖,估计好多人都不知道。

不过,要是说起它的别名“马钱子”,那大伙可能就相当熟悉啦。

番木鳖属于马钱科马钱属的植物,又叫马钱子、苦实把豆,它是马钱科里马钱子和云南马钱子的种子。

它的形状大体是圆板样的,里面有灰白色的胚乳,属于角质性质的。

在中药里头,番木鳖是特别常见的药材,出现的频次相当高。

主要被用在风湿顽痹、麻木瘫痪、跌扑损伤、痈疽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类风湿性关节痛以及重症肌无力这些中医治疗里常见的病症上。

不过,番木鳖一般是当作药物来用的,可按照中医药书里讲的,就算是这种常见的药,它本身的毒性那也是相当大。

要是以不对的方式服用番木鳖,极有可能会产生一连串的副作用。

一开始可能会有头痛、头晕、烦躁、呼吸变快、肌肉抽筋的感觉,吞咽困难,呼吸更费劲,瞳孔缩小,胸部闷胀,呼吸不顺畅,浑身发紧这类的初期症状。

接着呢,身体里的伸肌和屈肌会一起极度收缩,对听、视、味还有感觉啥的都特别敏感,然后就出现典型的土的宁惊厥症状,严重的最后甚至可能因为呼吸肌强直而窒息没命了。

所以讲,就算是这种在生活里常见的中医草药,它里面也有着特别强的毒性。

不过呢,跟前两种药物比起来好的地方在于,番木鳖中毒的解毒办法不算难。

只要用中枢抑制药来制止惊厥,像阿米安钠、戊巴比妥钠或者安定进行静注。接着洗胃,再把甘草、绿豆、防风、铭藤、青黛(冲服)、生姜各适量用水煎了服用,连续服用4剂。

这么一套流程走完,基本上就能把它的毒素从身体里清除掉了。

提起砒霜,在毒药里头那可真是出了大名啦。

差不多在每一部古装电视剧中,只要提到下毒这事儿,那必然会提到它的名字。

据清初医学家张璐编的《本经逢原》所述:“疟病患者常用砒霜,吃进去会又吐又泻,吐完特别渴的话,就给喝绿豆汤。砒霜毒性极大,不小心吃了肯定会死。不过对于狂痴这类病,又是必需的,用胜金丹就没有不见效的。枯痔散和白矾一起用,七天痔疮自己就枯落了,是借助它热毒的特性来让坏肉干枯。”

砒霜的学名是“三氧化二砷”,这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它属于最有商业价值的砷化合物。而且,它还是最古老的毒物之一,没有气味也没有味道,是白色霜状的粉末,所以才叫砒霜。

在当下社会里,砒霜主要用于工业和农业方面。

比如说,砷能用来提炼元素砷,是冶炼砷合金、制造半导体的原料;在玻璃工业里能当澄清剂和脱色剂用,让玻璃制品的透光性更强;还能够当作防治病虫害的消毒剂和除锈剂,也是其他含砷杀虫农药的原料。

在中医这个范畴里,砒霜也有着重要的用处。

经过一些中医的调配,砒霜能够起到蚀疮去腐、杀虫、劫痰、截疟的作用。

经常被拿来医治痔疮、瘰疬、痈疽恶疮、走马牙疳、癣疮、寒痰哮喘、疟疾、休息痢这类病症。

要是直接服用或者用量不对,那就有可能产生恶心、呕吐、腹痛的情况,大便有时还会混着血,四肢会痛性痉挛,少尿、无尿,甚至昏迷、抽搐,呼吸也可能麻痹。

要是不赶紧治疗,患者就会一步步走向死亡。

跟砒霜一样,“鹤顶红”这名字,也是响当当的。

实际上,这俩在根本上没啥不一样的。

“鹤顶红”这个词,是从丹顶鹤脑袋上的“丹顶”来的。

从古到今,丹顶鹤脑袋上的“丹顶”一直都被当作是一种毒性很强的东西,叫“鹤顶红”或者“丹毒”,只要吃进嘴里,人就没救了,肯定会死。

据说皇帝要处死大臣的时候,会在赐给大臣的酒里放入“丹毒”。好多武侠小说里,武林中的人常常拿这种毒性很强的东西来展现他们下毒的厉害本事。

然而,这种说法实际上没啥科学根据。

现代科学家对丹顶鹤进行研究后发现,它头上的丹顶没毒,虽说不能吃,可也绝对不会一下子就要了人的命。

所以呀,说“鹤顶红”是从丹顶鹤头上的丹顶来的,这种讲法是不对的。

查看了一些古籍之后得知,鹤顶红很可能是经过化学处理后的砒霜。

据书里所写,鹤顶红的中毒表现跟砒霜特别相似。

说起断肠草,那在整个华夏,几乎人人都知道。

毕竟,在上古传说里,三皇之中的神农氏,是被他害死的。

那,这世上到底有没有断肠草这种毒药呢?

实际上,按照现代科学的研究,断肠草不是某一种植物的学名,倒更像是个统称。说的是那些会引发呕吐之类强烈反应的毒性很强的植物,像伏毛铁棒锤、芹叶铁线莲、狼毒、钩吻等等。

咱就拿当中最为常见的“钩吻”来举个例子。

它主要存在于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这些省区。

是一种在南方常见的常绿木质藤本植物。

除了有基本的药用作用之外,钩吻本身的毒性特别强。

据了解,要是吃钩吻碱超量了,会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还有呼吸系统出现强烈反应,肠子会发黑粘连。中毒后的症状有流口水、觉得恶心、口渴、吞咽费劲、身体发热、呕吐、口吐白沫、抽筋、四肢发麻、肌肉没力气、肌肉纤维颤动、舌头变硬、说话不清楚、心情烦躁、心跳失常等等。

其中的“肠发黑粘连”,跟传说里神农氏“肝肠寸断”的症状是对应的。

“见血封喉”是个成语,意思是毒性特别强,只要一碰到血,就能让中毒的人窒息死掉。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成语实际上是从一种植物来的。这植物就是“箭毒木”。

“箭毒木”通常长在海拔米以下的雨林里,属于乔木,能长到25至40米高,胸径有30到40厘米;树液是乳白色的,树皮呈灰色,春天会开花。它既是剧毒植物,也是药用植物。

箭毒木的乳白色汁液毒性可强啦,要是接触到人畜的伤口,就能让中毒的人心脏麻痹(这是心律失常造成的),血管被封闭,血液凝固,最后窒息死了,正因如此,大家都叫它“见血封喉”。

在西双版纳的植物园里有一棵特别高大的箭毒木,据说,这棵树要是制成毒药,能让一整个县城的人都丢了性命。

因为自然环境不断变化,箭毒木变得越来越少了,所以它被写进《中国植物红皮书》,作为“近危”植物受到保护。

不管是在海南的五指山热带雨林,还是在云南的野生丛林里,但凡有箭毒木生长的多数地方,都被划定成了自然保护区。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代毒药排行榜,鹤顶红只能排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