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东白矾社区服务中心传来阵阵锣鼓声,社区居民一脸诧异:“没听说要搞活动啊,怎么敲上鼓了?”其实在这几天前,敲锣鼓的李翠翠也一脸疑惑:“没听说要搞活动,为啥要我学敲鼓呢?”
其实这不是为了一场“舞台秀”,而是东白矾社区给居民过红白喜事时准备的乐队,这个乐队的40多个队员来自东白矾社区,他们给社区事主的“出场费”将是零元。李翠翠告诉记者:“这不仅能给乡亲们帮了忙、省了乐队那笔开销,有时候也能出去揽点活,捞点外快。”
不要小瞧这个正在建的“草台班子”,即使是东白矾不带一点“水分”地实施现在所定的过事新规,光乐队这块过事的主家也要掏多块钱。搁在以前还没有过事新规的时候,一个“普通套餐”,乐队最少要五六千块钱。这个”草台班子”的“诞生”,不仅让社区的居民过红白喜事时有了统一的“规格”乐事,也能让过事的主家省一笔开销。
东白矾社区的党支部副书记薛晓利告诉记者:“东白矾社区红白理事会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有效地遏制了在婚丧嫁娶中铺张浪费、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陋习现象,目前在全社区已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敬老,厚养薄葬’的文明新风。”
薛晓利所说的变化和效果,二队的程永民感同身受,今年开春的时候,程永民的母亲离开了人世,与三十年前父亲的去世相比,这一次的丧葬不仅少了很多繁文缛节,丧葬的费用也比没有实行红白喜事新规之前少了很多。“以前请全村,白米最少斤。烟是一盒一盒发,最少80条。请个乐队一般的块,主家如果好面子,乐队也能花个上万块,一场白事下来,最少要花费四五万。而现在呢,有了统一标准,红白理事会出面操办,谁也破不了新规。标准都一样,也没有人再攀比。现在一场白事下来,两万出头就叫事过的有排场了。”新规带来的变化,从卫高峰和程景峰两家的过事账目就能让村民感受到,一个是年前,也就是新规前,账上登记:乐队元,米斤,烟80条……而另一家是年后,新规刚刚施行,账上登记:乐队元,米斤,烟30条……
年,东白矾社区开始对红白喜事“动手术”,经过了六次改革,把以前每桌16菜1汤,每事80多条香烟,酒席余桌变成了现在的4凉4热8个菜,香烟40条,酒席40多桌。这些标准把过事的费用直接压缩了一半多。在礼节上也进行了简化,过去前请帮忙的,后谢理事的;现在变为过事前不请,过事后不谢。以前有红白事,事主上门家家请;现在只要出告示就行。过去请人理事,烟酒必买,饭食要送;现在是“职业”理事会,不收费用,不用宴请。这些变化也让民风显著好转,现在不管谁家过事,再也没有人在主家提饭、蹭烟了。过完事后,事主家门口也是干干净净,再也没有垃圾满地的现象。
这么大的变化,并不是一蹴而就,和千百年来传下的风俗“较真”,那可真要有点“犟劲”,东白矾社区一犟就犟了八年。年,东白矾社区成立了红白理事会,从那以后,村里不管谁家过事,理事会就会不请自来,除了帮忙还要监督。在施行新规中,党员干部过事的时候先从自己“开刀”,带头执行新规,这样就“己所欲,也能施于人了”。红事宴客标准为每桌元以下,白事谢客标准每桌为元以下,烟的标准为10元以下,迎亲车队不得超过6辆,乐队费用不得超过元。送葬老人,由过去的“八抬大轿”改为灵车下葬,下葬周期由七天缩短为五天,由过去的上门报丧改为张贴告示。按规定执行的,村集体就会给予0-元补助。凡是违反规定的,在村民大会上予以通报批评,同时家庭成员不得享受村内的一切福利,对违规党员干部,报镇纪委处理。为了抓好执行,东白矾社区在外工作的党员干部,过事前必须出具市纪委、镇纪委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批复,由村红白理事会按照纪委批复办事。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红白理事会组织理事会会主动上门沟通,讲通道理、讲明规定、讲清标准,引导帮助事主按章办事。贫困户和困难户,理事会坚持一切从简,组织群众主动帮忙解决困难。整个红白喜事中,理事会除了帮忙,还要监督。
“都是乡里乡亲,祖祖辈辈在一起,要想在熟人堆里办成事情,光讲制度不行,但是只说人情也不行,人情和制度揉在一起,社区的党员干部走进事主家门,时间久了,风俗也就慢慢地移过来了。”社区副主任程战强说。
融媒记者丨侯永超高震
责任编辑丨崔喆雄
本期编辑丨赵辉
原标题:《“红白理事会”的八年坚守——东白矾社区移风易俗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