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中滴血验亲一事,绝对是各方势力的争夺场。
皇后一方以祺贵人,安陵容和所谓的三个证人作为主要战斗力,甄嬛一方则朋友众多,甚至还有关键时刻出来救场之人。
按理来说,后宫发生这么大的事情,重量级的人物都在场,唯独有一人,始终没在这场斗争之中出面,她就是太后。那么为何滴血认亲一事沸沸扬扬,可太后却坐视不理呢?
其一,慎贝勒入宫是以探望太后的名义。
皇上的后宫,本就属于皇家私人的地方,非有正当理由,是不得擅闯后宫的。
慎贝勒,在这天入宫之际,恰巧与匆忙寻找救兵的浣碧,撞到了一起,这才前往了滴血认亲的现场。但这一切真的像表面上那么简单吗?果郡王,这般受到皇上重视的弟弟,擅闯华妃宫中,都是不合礼法的。慎贝勒,喜欢玉娆,可难道一个从小在宫中长大,见识过诸多后宫争端的阿哥,真的会为了一个喜欢的人,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
若是慎贝勒,在刚刚遇到玉娆,对其有好感之际,得知皇上想要纳玉娆为妃,他必定不会选择与皇上相争。所以,这次滴血验亲一事,慎贝勒表现得如此积极,很可能是太后早就给他暗示。
只见,慎贝勒一力以自己的宗亲身份为甄嬛担保,称她入宫以来,尽心尽力,恭谦谨慎,绝对不是能够做出这种事情的人。
其实,以慎贝勒的身份,他说的这些话是有些出格的。太后为何要让慎贝勒入宫,其本质目的,是为了化解皇后眼前的困境。
这些年,皇后的所作所为,太后都心知肚明,可到底乌拉那拉氏仅仅只有皇后一人,她的存在象征着这个家族的尊贵和荣耀,太后不可能也绝对不会放弃皇后。若非最后甄嬛以纯元死亡,另有蹊跷,揭发了当年纯元是因皇后而死,皇上顾及纯元的愿望和太后的遗言,必定不会处置皇后。
太后虽然抱病在身,但对后宫中的整个形势都非常清楚。当她得到祺贵人告发温实初与甄嬛私通,她便清楚这件事情的幕后之人是皇后。可这次,皇后的这一招,的确是兵行险棋。无论甄嬛私通是真是假,皇后都不会在此受益。
如果甄嬛一事为真,祺贵人是告发者,可皇上难道真的猜不到祺贵人的背后是皇后,这一切都是皇后早有安排。皇后在皇上心中,大方贤淑的人设,将彻底崩了。本来,皇上与皇后,是相敬如宾的夫妻,皇上并不喜欢皇后。
而此事发生后,皇后的确能够受益,甄嬛的落败,意味着在后宫皇后一家独大,三阿哥依旧是皇位的最适合人选。可若是没有确实的证据,证明甄嬛与温实初并无任何关系。那么这件事的涉及人选,应该被严惩的严惩,怜惜甄嬛之下,皇后也必定会被惩处。
剪秋和绘春,虽都是皇后手下的得力干将,可两个人却是截然不同的性格。
剪秋个人是非常有主见的,她会主动帮助皇后娘娘做些什么,可绘春却是知道皇后娘娘有什么吩咐,自己都会听从去做。如果皇后并没有交代绘春,看到情况不妙,应该出来定罪,那么绘春这次的行为很可能是在之前,太后便给予过她暗示。
其二,绘春成为皇后阴谋的牺牲品。
当水中加有白矾被发现之时,皇后无从辩解,也无法辩解。毕竟,水是皇后准备的,在她接二连三的动作之下,她早已经不是《甄嬛传》初期,皇上心中贤良大方的人设。
绘春为皇后出来顶罪,这件事表面看着是情理之中,主子有难,奴婢顶罪,这是奴婢忠心的表现。可实际上并非如此,皇后很可能并未考虑过,假若温实初与甄嬛真的没有私情,水中有白矾一事被人揭穿,自己应该如何处理。这才导致绘春的顶罪,看起来一点都不急迫,更像是被推出来顶罪的。
剪秋和绘春,虽都是皇后手下的得力干将,可两个人却是截然不同的性格。剪秋个人是非常有主见的,她会主动帮助皇后娘娘做些什么,可绘春却是知道皇后娘娘有什么吩咐,自己都会听从去做。
如果皇后并没有交代绘春,看到情况不妙,应该出来定罪,那么绘春这次的行为很可能是在之前,太后便给予过她暗示。
其三,太后也有想要看清皇室血脉是否纯正的想法。
甄嬛回宫以来,这宫中的风,可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太后最为无法容忍的事情,就是皇室的血脉并不纯正,一切的事情太后都可以沉默不发,但若真的有人混淆了皇室血脉,太后必定严惩不贷。
在滴血验亲一事发生之际,太后的身体已经并不好了。如果她真的露面,或许最终结果演变不成,皇后被剥夺了后宫的权力,沈眉庄难产而亡。在不露面的情况下,太后已经尽最大可能让整个局势向着平稳的方向发展,只可惜,预想和现实总是不一样的,整件事只能够用两败俱伤去评价。
当然,太后心中也不是没有对甄嬛的怀疑之情。从甄嬛入宫之际,她就不想让这个与纯元如此相似的女子留牌子。皇上对甄嬛的独宠,更是让太后对甄嬛不喜。
甘露寺的甄嬛能够回归,一方面是因其腹中的龙嗣,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皇后想要谋害四阿哥的事情被揭穿。在最初,太后不去管这件事,也是看如果皇后能够拿出有力证据,太后也不是不能够帮助皇后一把。可后来整个形势崩盘,有了慎贝勒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