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矾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心动offer3被金庸治愈的陶勇医生
TUhjnbcbe - 2025/4/10 17:54:00

《令人心动的offer3》看到现在,没想到被高尚的一滴泪整破防。

这个笑起来就咪咪眼的男孩子,没想到藏着这么深的心思,外公因病去世深深刺激到了他,也让我们看到了他对医学的热爱——

“作为医生,我们的幸福感是什么?”

“是延缓生命,挽救生命,甚至送离生命。”

镜头一转,观察室里,陶勇眼眶红红地不看镜头,只是无意识地用右手摩挲着受过重伤的左手。

唉,又破防了。

本来以为少了“双北”的《offer3》观察团会无人镇场,没想到请来了晋级版的菩萨陶勇。

无论是学历、资历、能力还是表达,堪称观察团控场mvp,3季来最贴切嘉宾。

从专业上,他替观众们答疑解惑:科研型和临床型医生的区别是什么?什么是院感,什么又叫深度打结?

当王蕊因为业务不熟,在患者面前用手机查用药指南时——

他先为她挽尊:即使有经验的医生也时不时需要查用药指南。

再指出她的不专业:当着患者的面翻会降低医生的信任度。

最后恨铁不成钢地支招:和患者说出去一下,找机会再翻嘛。

这一套下来,任何一个需要树立权威感的职业都适用啊。

他还能用从医多年的经历,以己度医学生。

当汪苇杭在手术中被换下来时,他会说:我曾经在博二的时候,在已经有了5年工作经验的情况下,被旁边硕一的人换下来过。

嗯,甚至还能以己度带教老师。

当刘畅因为压力太大当着董主任面前哭时,陶勇颇有感慨地分享:之前学生课题快到deadline时,在我面前也是梨花带雨,

“我也和他们一起哭了,我是被他们蠢哭的。”

专业过硬,言之有物,偶尔还能蹦出几句金句,是要拿本子记下来的程度:

没有关怀的医学是冰冷的,没有技术的关怀是滥情。

小医生治的是人的病,大医生治的是病的人,这是他们的根本不同。

在看节目前,出现在各种报道和演讲席上的陶勇是这样的——

穷孩子出身,为了母亲治病立志成为医生,37医院科室副主任和博导,SCI发表论文98篇,医者仁心的专业大牛,周身散发着不锈钢的光芒。

结果却遭遇患者报复,一个拿手术刀的医生,手废了,过去20年的努力化为乌有。

但看了10分钟节目,你会发现,比起媒体宣传里的拘谨,大众印象里的传统,他似乎有点不一样?

年出生在江西南城的陶勇,妈妈曾在县城新华书店上班,爸爸是法律人。有八竿子都打不到的网友言之凿凿:他家境贫寒,父母做小时工,母亲还因为缝被子做衣服过度弄坏了眼睛。

陶勇本人打假:这有点胡说,我想半天,我有表姐吗?

陶勇想当医生,家庭的影响倒是次要,最主要还得感谢金庸。

在妈妈工作的书店里,陶勇把所有的武侠小说几乎全看遍了。

别的小伙伴说要做杨过,做郭靖,做神功盖世的大侠,有个妈妈同事的孩子甚至为此上了少林寺。

但陶勇偏偏喜欢《天龙八部》的段王爷、《绝代双骄》的恶人谷神医、《雪山飞狐》的药王:“大侠受了伤,还得去找神医救治,而神医总是一副很得意忘形的样子。”

为了成为“神医”,陶勇把家里所有能搜到的药,什么养胃丸、眼药水、感冒冲剂、三黄片捣碎,加上野外刨来的甘草和竹根七,冲水,在土里埋了一个月,幻想搞出一个百毒不侵的药丸,重伤的大侠一吃就能活的那种。

结果呢?

自己肯定是没胆量喝的,想喂鸡,鸡不喝,倒在家门口的文竹盆里,一周后,文竹死了。

但这并没有减退陶勇的热情,他开始对民间偏方感兴趣。

班里有同学患癫痫,他挖了几条蚯蚓混合玉米粒捣碎,混上白矾,开水冲开让他喝。

同学不喝,他反复游说,被家长一顿骂:真想治病救人,也得给我好好读书。

于是他不顾父母反对,放弃好找工作的邮电专业,学了医。

到北京医科大学报到的当天,全家陪他坐了两天一夜的火车,还被招生办老师批评一顿:别人孩子都自己办,怎么你们还左右护法?

读书的时候,他并不是最拔尖的学生,导师安排主题发言,他声音小到被骂像蚊子。

同学袁梦克:搞不清楚陶勇自己家练过还是怎么样,后来演讲居然变成他的强项。他会非常敏感地去吸取别人的意见,改善自己。

这背后的努力我们看不到,但结果肉眼可见——

1、本科毕业保研,五年制临床医学生里,就他一个。

2、被全国顶尖的眼科专家姜燕荣和黎晓新认可,两者是他读研和读博时候的导师。

研究生期间,陶勇白天跟着老师出门诊、做手术,晚上为了做实验写论文,医院实验中心收拾猪和猴子。

袁梦克说他是天生的医生,因为即使全身上下沾满动物大便——

“你看他的眼神,多么坚毅啊。尽管半夜我们都很疲惫了,他依然会灵光一动,觉得这个实验是不是改良一下。”

我挺好奇陶勇一共养了多少头猪,才能在本人的万方数据库学术成就汇总中成为关键词。

好友李润戏称他为“同情心泛滥的爱心大使”,同门冯婧认为他是“传教士、医学的唐僧”,而师弟妹有事陶老师、无事陶师兄。

别人被科研辣手摧花之际,他信手拈来。

护士曾拍到他一个人在黑暗的手术室里做着一台台复杂的玻切,照片取名:寂寞是一个人的狂欢。

他爱读文献、读SCI,背着小书包,电脑随身,一有空就拿出码字,科研和手术都呱呱叫,还曾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的支持。

师妹老梁形容他:

冰雪之巅,大师兄领着一帮师弟妹练剑,大师兄兴奋地说:你们快练呀,师父的武功秘籍特别有意思!

而我们这群小的面面相觑:武什么籍?秘什么功?籍什么武来着?

#医学生都好会说啊,好想和他们做同事,看他们写公号#

陶勇不仅自己自带满格鸡血,还喜欢追着给身边人打鸡血,“追魂咒”、“大悲咒”、“往返咒”三连。

在同门冯婧口中,她没见过有人像陶勇那么热爱医学的:“而且别人不爱他还会在旁边催着爱。”

一句“我怎么感受不到你对医学的热情呢”被陶勇从上学一直唠叨到上班,但凡和他接触过的青年医生几乎都被这句口头禅关照过。

对医学的热情呢,也不是没有受到过挑战,比如值班、早起、房租、交通,赚不到钱。

更多的难,来自于和病患的相处。

在随笔集《目光》里,他吐槽:医院场景拍得特别美,医护人员都是俊男美女,精神抖擞。医院的办公环境非常老旧,人头攒动,声音嘈杂,像一个逃难的火车站。

来陶勇这边看病的人,大多收入低,受教育程度低,还不止单一病种。

性格软弱的医生,根本镇不住场面,陶勇专门找了勤工俭学的学生维持秩序,完全招架不住人老太——

“奶奶,还没到您呢。”

“谁是你奶奶,我可没你这么大的孙子。“

沟通之外,最难的还是解决病人的顾虑。

”什么义无反顾、不假思索都是假的,真实的情况是煎熬、犹豫、左右为难。”

“菩萨心肠,哪有这么伟大,我也犹豫,害怕,提防。“

他参加过中华健康快车的公益扶贫行动,五次。

年他首次出发,老师一再告诫:不要惹祸,复杂的不要碰。折了对你未来生活不会好,也许人家正缺钱,做坏了,正好要你赔呢。

在糟糕的手术环境下,面对重病的王阿婆,他刚开始不假思索:做不了。

但听到阿婆就想为自己缝一件寿衣,再看看家乡山水的愿望,他打破眼科手术原则,给她双眼同时进行了手术。

年,他医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和硕士生导师,前途一片大好。

一个29岁的小伙子来找他,眼底黄斑很近的地方出现病变,两个选择——

1、主动建议在早期积极治疗,但容易引祸上身。

2、等患者视力不行了再治疗,担责少,但可能很难治愈。

他犹豫了一整天,最终选择方案一。

时隔多年,小伙子发来面对大海蹦极的画面:谢谢你,将一个跳楼的人,变成了跳水的人。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他的医生平台主页里,尽是来自患者们的好评。

20年,陶勇做了一万五千多个手术,最多的时候一天做86个,5分钟一个。

而这一切,在年1月20日那起全网震惊的伤医事件中戛然而止。

左手骨折、神经肌肉血管断裂、颅骨外伤、枕骨骨折、失血毫升……

等他醒来,见到家人的第一面,老婆说:你知道吗,你都上热搜了。

那时他的大脑因为水肿疼痛难忍,没有知觉的左臂像是冻在寒冰里,护工大哥安慰他:“你这不算啥,我看护过的好多患者都没挺过去,撒手走了。”

陶勇后来在书里写:这大哥人实在,这话让当时的我又生出了力量。

人是救活了,但再也回不到从前,他拧不了毛巾、剥不开橘子,甚至吃碗馄饨,都会被烫伤。

这之后,他的无私奉献被大量报道,但他自己却在微博里写道:

说菩萨心肠也就算了,“近佛、近仙”,吓死个人。

面对镜头,他选择了真诚,”人还是要真实的存在“。

记者:看到一些报道说,半夜有听到你哭?

陶勇:那个时候刚抢救回来,其实不是真正的那种哭,就是纯生理的一种刺激性反应,因为我头上挨了三刀特别重的。

记者:听说你之前经常帮病人垫付医药费……

陶勇反应迅速:把经常俩字去了,没有经常,经常是不可能的。

记者:医院工作,收入更高,可能更轻松,你有考虑过吗?哪怕一瞬间?

陶勇:艾玛,哪是一瞬间呢,那是长时间的考虑。

折中方式也有,医院挣收入,医院做慈善。

更多的人会问他:你能原谅这个人吗?再来一次,你会再帮他做手术吗?

他的答案也很坚定:no。

休整四个月后,他回到了原来门诊的地方。

吴磊在拍摄《我和我的父辈》时,眼睛不小心被炸伤,找的也是他。

他还带了6个研究生做科研,嗯,和遇到李不言一样,是经常会被气到的程度。

虽然上不了手术台,但正如他在采访中所说,他将工作的重心放到科研和医学知识的推广上。

他仍然在无时不刻地掏出电脑马不停蹄地发着SCI和各类研究。

医院科创中心的帮助,他和团队发明的眼内液检测技术创新实现了成果转化,医院,为五万多名眼病患者进行检测。

有名之后,他又多了两重身份:网红医生和健康博主。

35次专访,21次节目,23次新闻媒体的直播,14次主题演讲,他成了通告届的新秀,但他并不排斥。

在脱口秀跨年夜上他拿自己的伤口调侃:我说这个病人,你真的很不讲理。

他开始做科普直播,和大家分享打工人三件套:“熬夜加班不睡觉,枸杞蜂蜜润唇膏”,还把论文内卷带到了直播间:送论文就是送健康。

别人在他的科普底下问他:一天到晚总要睡觉算什么病?

他:打鸡血可以治好。

他推广盲童公益项目“天下无盲”,在他的短片、直播中,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解释“眼盲”和“心盲”的含义。

他和相关机构合作,带着盲童参加舞台剧、合唱团的演出和音频节目的录制。

节目做多了,他还是会自嘲一下:我发生了什么?是在昏迷时拉进了整容科手术室吗?

他比以前更忙了。

但看到他时间的安排,你会发现,他也只不过是每天只有24小时的普通人。

是镜头之外脱下白大褂还是要挤地铁回60平方米的出租屋内,成为某人的儿子、丈夫和爸爸。

他从来没走上过神坛,因为每一步,都稳当地踩在实地。

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因为看多了金庸小说,走上了从医的道路。

37医院科室副主任的背后,是他利用所有碎片时间学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专注。

在近乎毁灭职业生涯的背后,他也曾徘徊溃败,而后写下:“既然世界可以无纪律、无原则地用榴莲吻我,那我就只能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它做成披萨了。”

正因为是普通人,他才犹为珍贵。

这种珍贵万里挑一,是当走在路上被从天而降的花盆砸中,别人都在抬头看是谁家的花盆时,只有他蓦然回首,看到了那轮大大的月亮。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动offer3被金庸治愈的陶勇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