砒霜,化学式为As2O3,不仅是一种极具商业价值的砷化合物,还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原料。它被誉为最古老的毒物之一,以其无臭无味、洁白的霜状粉末外观著称。在中药材中,砒霜被称为三氧化二砷、白砒或亚砷酸酐,其来源药材是经过升华得到的砒石精制品。但需注意的是,砒霜具有剧毒,处理时务必谨慎。砒霜,这一被誉为最古老的毒物之一,不仅在商业领域具有极高的价值,更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原料。其化学式为As2O3,呈现出无臭无味、洁白的霜状粉末形态。在中药材中,砒霜被称为三氧化二砷、白砒或亚砷酸酐,经过升华得到的砒石精制品。然而,砒霜的毒性极强,处理时必须格外谨慎。
砒霜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能够劫痰截疟,杀虫蚀恶肉,对于寒痰哮喘、疟疾、休息痢、梅毒、痔疮、瘰疬等多种病症都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此外,砒霜还可以治疗走马牙疳、癣疮以及溃疡腐肉不脱等病症。
在具体应用上,砒霜可以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以增强其疗效。例如,它可以与面、海螵蛸等配伍治疗哮嗽;与附子、苦参等配伍治疗久恶疮;与硫黄、密陀僧等配伍治疗癣不问干湿等病症。但需注意的是,由于砒霜的毒性较大,使用时必须严格控制剂量和用法,以确保安全有效。
《本草衍义》中记载,砒霜在疟疾治疗中有时会用到,但需注意剂量,过量则可能导致吐泻,此时宜饮用浓研绿豆汁和冷水来缓解。
《医学折衷》指出,疟丹中常用砒霜这种大毒之药,因其能燥痰,常用于治疗诸疟风痰在胸膈的病症。
《本草经疏》中强调,砒霜禀火之毒气并经煅炼,其性大热且有大毒。虽然能吐诸疟风痰在胸膈间,但不可久服,否则会伤人。同时指出,《内经》中所述的疟疾治疗原则是清暑、益气、健脾,而砒霜属于大热大毒之药,不宜滥用。
《本经逢原》中提到,砒霜在疟疾治疗中常被使用,但需注意其毒性。误食可能导致死亡。然而,对于某些狂痴之病,砒霜又是必需的药物。此外,枯痔散与白矾同用,利用砒霜的热毒之性来枯歹肉,治疗痔疮。
《日华子本草》记载,砒霜可以治疗妇人血气冲心痛和落胎。
《开宝本草》指出,砒霜主治诸疟、风痰在胸膈,可作吐药使用。
《本草蒙筌》中提到,砒霜能截疟除吼,吐膈上风痰;同时还能溃坚磨积,消腹内宿食。
《医学入门》阐述,砒霜主治恶疮瘰疬、腐肉,和诸药敷之可自然蚀落。此外,还能治疗蛇尿着人手足导致的肿痛肉烂。
《纲目》中指出,砒霜能蚀痈疽败肉、枯痔,以及杀虫。
《玉揪药解》进一步补充了砒霜的治疗范围,包括寒痰冷癖、久疟积痢等病症。同时指出,它还能治疗痔漏、瘰疬、心疼齁喘等病症。此外,它还能蚀痈疽腐肉、平走马牙疳。
(此部分标题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写)治疗哮喘:采用砒霜与淡豆豉精心制成的紫金丹,每晚临睡前服用~6粒,逐渐增至足量。经临床验证,除例因肺门淋巴结核而效果欠佳外,其余0例均能显著控制症状。通常在服药后天见效,3天后症状基本得到控制。虽然少数病例出现轻度头痛、头晕和颜面浮肿,但这些症状在服药后3~5天内可自行消退。部分病例因服药而食欲减退、转氨酶升高,但经适当治疗后均恢复正常。值得注意的是,砒霜对肝脏可能有一定损害,因此使用时需谨慎。此外,有人认为砒霜对寒哮具有特殊疗效,但也有观点指出其对热带嗜酸性白细胞增多性哮喘有效,而对支气管哮喘则无效。因此,砒霜治疗哮喘的适用范围尚需进一步研究。
药理作用:三氧化二砷是砷剂的主要成分,具有显著的药理和毒理作用。砷能发挥原浆毒作用,麻痹毛细血管,抑制含疏基酶的活性,并导致肝脏脂变、肝小叶中心坏死等病理变化。此外,它还能引起心、肝、肾、肠充血,上皮细胞坏死及毛细血管扩张等广泛性损害。值得注意的是,枯痔散中含有的白砒成分具有显著的毒性作用,如给兔耳每日涂敷可致其皮肤干性坏死脱落。同时,不当使用枯痔散也可能导致急性砷中毒,甚至误服农药也可能引发中毒事件。因此,在使用砷剂类药物时必须格外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