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矾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海螵蛸一味中药的多样性与治疗价值探索
TUhjnbcbe - 2025/4/29 18:36:00

海螵蛸,这一中药材,拥有多个别名,如乌贼骨、乌鲗骨等,彰显了其在中医药领域的独特地位。它源自乌贼科无针乌贼属的动物,包括无针乌贼和金乌贼,其内壳经过精心加工后,成为了一味具有重要价值的中药材。在采收过程中,人们会从乌鲗鱼体内剥取其内壳,或者在每年的4月至8月间,收集漂浮在海边的乌鲗内壳,经过漂净和晒干后,便制成了我们熟知的中药海螵蛸。

海螵蛸呈现出扁长椭圆形的形态,中间部分较为厚实,边缘则相对较薄。其长度范围在9至4厘米之间,宽度约为2.5至3.5厘米,厚度大约为.3厘米。在背面,我们可以观察到磁白色的脊状隆起,而两侧则略带显微红色,并布有细小的疣点。翻至腹面,则是洁白一片,从尾端至中部,细密的波状横层纹清晰可见。其角质缘呈现半透明状态,尾部较为宽平,且并无骨针。整体而言,海螵蛸质地轻盈、松脆,容易折断,断面呈现粉质,疏松层纹一目了然。嗅其气味,微带腥味,而品尝起来则略带咸味。在挑选时,以干燥、体型大、色泽洁白且完整者为上佳之选。

海螵蛸的性味属于微温,带有咸涩之味。这一特性在多部古籍中均有记载:《本经》中称其味咸且微温,《吴普本草》则认为其性冷,《别录》中指出其无毒,而《药性论》则提到它有小毒。

海螵蛸主要归入脾、肾经,此外,《纲目》中还提到它入厥阴血分,《雷公炮制药性解》认为它入肾经,而《本草再新》则进一步指出它还入肝、脾、肾三经。

海螵蛸在中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它能够固精止带、收敛止血、制酸止痛以及收湿敛疮。对于吐血、衄血、崩漏便血等病症,海螵蛸均显示出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它还可以用于治疗损伤出血、湿疹湿疮以及溃疡不敛等病症。在中医领域,海螵蛸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以及慢性胃炎等病症。其独特的药理作用使得单一味研末服用便能有效缓解胃酸过多的症状。当与其他药物组合内服时,海螵蛸更是对溃疡病及其引发的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展现出卓越的治疗效果。

①《纲目》中提到,海螵蛸,亦称乌鲗骨,是厥阴血分的重要药物。其独特的药性使其在血枯、血瘕、经闭、崩带等病症的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时,它还能治疗寒热疟疾、聋哑、少腹痛等厥阴经病,以及目翳、流泪等厥阴窍病。由于厥阴属肝,肝主血,因此海螵蛸对于各种血病都有显著疗效。

②《本草经疏》进一步阐释了海螵蛸的药性。它味咸、气微温且无毒,主要入足厥阴和少阴经。对于女性来说,虚损会导致漏下赤白、经汁血闭等问题,而海螵蛸能通过入厥阴血分来治疗这些病症。同时,它还能治疗男子肾虚、精竭无子以及女子肝伤、血枯无孕等症。此外,海螵蛸的咸温特性使其能通血脉、祛寒湿,从而治疗多种病症,帮助精血充足,实现有子之愿。

部分则提供了海螵蛸在治疗胃痛、吐酸、胃出血、吐血及鼻衄不止等方面的具体用法。例如,治疗胃痛和吐酸时,可以将海螵蛸与贝母、甘草等中药共同研末服用;而治疗胃出血时,则可以将海螵蛸与白芨研末后服用。此外,海螵蛸还可以用于治疗积年肠风下血等症状。⑥治疗小便血淋:将一钱海螵蛸研成粉末,用生地黄汁调匀后服用。

⑦应对妇人漏下不止:取乌贼骨、当归各二两,鹿茸、阿胶各三两,蒲黄一两,混合后研成细末。空腹时以酒送服,每次方寸匕,日服三次,夜晚再服一次。

⑧治疗妇人久办白带下:将一两乌贼骨烧成灰,与三两烧汁尽的白矾、二两釜底墨混合,捣罗成末。用软饭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每次食前以粥饮送服三十丸。

⑨处理跌破出血:直接将乌贼鱼骨末敷在伤口上。

⑩治疗各种外伤出血:将骨粉、海螵蛸、蒲黄炭等量混合,研细末后过50目筛。消毒后撒在创面上,稍加压即可凝固止血。

⑾另一种治疗外伤出血的方法:取海螵蛸、煅猪皮、人中白各一两,石灰一两半,共研细粉。消毒后撒在创面处,进行包扎。

⑿针对血枯病症:使用四乌鲗骨和一蔖茹,合并后制成丸剂,以雀卵为大小标准,每次服用五丸,并配合鲍鱼汁饮用。

⒀治疗哮喘:将海螵蛸焙干后研成细末,每日三次,每次服用一钱五分,用温开水送服。

⒁处理小儿脐疮出脓及血:将海螵蛸与胭脂混合研成粉末,用油调匀后涂抹在患处。

⒂治疗头上生疮:取海螵蛸、白胶香各二钱,轻粉五分,混合后制成粉末。先以油润湿患处,再涂抹粉末。

⒃治疗耳底出脓:将海螵蛸与麝香混合研成粉末。用绵杖缴净耳道后,吹入粉末。

⒄缓解阴囊湿痒:将乌贼骨、蒲黄混合后扑在患处。

⒅治疗目中一切浮翳:将乌贼鱼骨细研后和蜜混合,点在眼中。

⒆治疗疳眼:取乌贼鱼骨和牡蛎等量混合研成粉末,制成糊丸如皂子大小。每服用猪子肝一具和药一丸,在清米泔水中煮至肝熟,和肝食用,并用煮肝泔水下药服用三两服。⒇治疗下肢溃疡:将海螵蛸、制甘石、赤石脂和熟石膏按比例研成细末,装瓶备用。对于疮口局部肌肉乌紫的情况,可取药粉的80%加入20%的肉桂粉进行调配。使用时,将药末撒在疮口上,以不见肉为度,每日早晚各换药一次,并外贴适当软膏。第二次换药时,避免用水洗涤创口,可用消毒棉球轻轻揩去陈药,或用油料将陈药涂湿后擦去。

内服时,一般煎煮后服用,用量为6~2克,散剂可适量减少。外用时,只需取适量药粉研末后敷在患处即可。

阴虚多热者不宜长期大量服用;由于此药可能引起便秘,久服时可适当配合润肠药使用。

1
查看完整版本: 海螵蛸一味中药的多样性与治疗价值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