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枣,这一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食材,不仅在中国有着八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更被誉为“五果”之一,与栗、桃、李、杏齐名。其拉丁学名ZiziphusjujubaMill.下,还细分出枣、无刺枣、酸枣亚种等多个品种,为鼠李科植物枣的成熟果实。大枣不仅口感独特,更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多种营养成分,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众多果品中脱颖而出,被誉为“维生素王”,对于养颜和治疗失眠具有显著功效。然而,尽管大枣营养丰富,但牙齿不好的人群在食用时需注意适量,可以选择泡水或熬煮成红糖大枣枸杞汤,既保留了营养价值,又避免了牙齿损伤。在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经过晒干或烘烤等工艺处理后,大枣便能发挥出其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调营卫、解药毒等功效,对于胃虚食少、脾弱便溏等症状有显著的治疗作用。炮制大枣的方法如下:首先,去除大枣的核,并筛选出优质原药材,同时剔除杂质及霉烂果。接着,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晒干。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破开或去核。另外,还可以通过蒸制和炒制来进一步加工大枣。蒸制时,需将大枣去核后放入蒸笼内,蒸制半小时后取出并干燥。而炒制则需用武火将净大枣炒至表面焦黑色,然后取出摊凉。大枣的性味,在《本经》中记载为味甘,性平,而在《千金食治》中则描述为味甘辛,性热,且无毒。此外,孟诜也指出其性温。同时,大枣的树皮和根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分别具有苦、涩和温的性味特点。归经:大枣主要归入脾、胃经。
在《纲目》中,大枣被归为脾经血分。而《本草经疏》则指出,大枣的药性主要进入足太阴和阳明经。
功效:大枣的果实被广泛用于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当出现脾虚食少、乏力便溏或妇人脏躁等症状时,大枣便能发挥其效用。此外,大枣的树皮可消炎、止血、止泻,常用于治疗气管炎、肠炎、痢疾和崩漏等病症,同时也可用于外伤出血的急救。其根则能行气、活血、调经,对于月经不调、红崩和白带等问题有显著的疗效。
在古代经典医籍中,大枣被誉为“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它不仅能平胃气、通九窍,还能补少气、少津液,对于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等症状也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同时,大枣还能与各种药物配伍,发挥其调和药性的作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中满及热疾患者应忌食大枣,齿疼并风疾患者则应禁尝。尽管如此,大枣依然是一种值得推荐的调和之品。
应用:治肺痈、吐血并妄行:取大枣(连核烧存性)与百药煎(煅)各等分,研成细末。每次服用6克,用米汤调下。
治口干:将90克干枣肉与甘草(炙)、杏仁、乌梅各60克混合,捣碎后加入蜂蜜制成丸,如枣核大小。含服,可滋润口腔。
治高血压:使用0~5枚大枣和60克鲜芹菜根,水煎后服用。
治小儿口疮:选用小红枣,去核后加入少许白矾,烧存性,研成细末。再加入雄黄末、孩儿茶各0.3克,混匀后涂抹在患处。先用荆芥煎汤清洗口腔,然后敷药。
治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生吃红枣,每日3次,每次0只,直至紫癜消失。通常需要~克红枣。
此外,红枣泡水也有养肝排毒的功效。但需注意,红枣果皮坚韧不易消化,最好掰开后冲泡。同时,新鲜红枣不宜冲泡或煎煮,因其维生素C含量高,热水会破坏其营养。
另外,红枣还可以熬汤、煮蛋、煮粥和泡酒,都有不同的功效。如止咳润肺的银耳红枣汤、补血养颜的红枣桂圆红糖水、安神助眠的红枣百合粥以及保持血管通畅的红枣酒等。然而,食用大枣时也需适量,避免过量引发不适。同时,腐烂变质的大枣切勿食用。大枣在腐烂后,会成为微生物繁殖的温床,同时还会分解出甲醛和甲醇等有害物质。食用这些有害物质,轻则可能导致头晕、眼睛受损,重则可能危及生命。此外,大枣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破坏维生素K的结构,从而降低其治疗作用。因此,在食用大枣时,需要避免与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同时食用。
另外,萝卜和黄瓜中含有的某些维生素分解酶可能会与大枣发生反应,影响大枣的营养价值。同时,退烧药中的某些成分与含糖量高的食物结合后,可能会形成不溶性的复合体,影响药物的吸收。由于大枣的含糖量相对较高,因此在服用退烧药时,应避免食用大枣。
此外,对于那些经常感到下腹部胀满、大便秘结的人来说,多食大枣可能会加重症状,如出现寒热口渴、胃胀等不良反应。这是因为大枣的性味偏湿热,容易生痰生湿。因此,在选择食物时,需要根据自身体质情况来合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