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莲,这一传统草药,在历史上有着多个别名,如爵犀、马目毒公等,彰显了其在不同时期的独特称呼。其学名为GuǐJiù,不仅出现在《本经》等古籍中,还广泛流传于民间,被誉为**“山荷叶”**。这种植物以其独特的形态和药用价值,在多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名字。
形态特征八角莲属于小檗科,其根茎是主要的药用部位。在秋季,人们会采集这种植物的根茎,用于制作各种草药制剂。它的原形态为多年生草本,根茎横卧且棕褐色,具有粗壮的须状根。茎直立,高度适中,生有叶片,有时甚至有两片分别着生于茎的不同位置。叶片呈盾状,圆形,直径可达~4厘米,边缘有针刺状细齿。
生长环境与分布这种植物主要生长在山坡、林下等阴湿处,分布于长江流域各省。
药用价值其根和根茎含有丰富的醇溶性树脂,以及鬼臼毒素、去氢鬼臼毒素等成分。在中医中,八角莲被认为具有苦辛、平的性味,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八角莲的功效与应用中医典籍记载八角莲具有多种功效,包括祛痰散结、解毒祛瘀。在临床上,它常用于治疗痨伤、咳嗽、吐血、胃痛等病症,同时对于瘿瘤、瘰疬、痈肿、疔疮以及跌打损伤和蛇伤等也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①《本经》中记载,八角莲能够治疗蛊毒,驱除恶气,解除各种毒邪。②《别录》则指出,它对于咳嗽、喉结、风邪、烦惑、失魄妄见等症状有疗效,并能去除眼中的肤翳,杀灭大毒。但需注意,八角莲不宜入汤。③《药性论》中提到,八角莲主治劳疾。④《纲目》进一步阐述,它还可以用于治疗死胎、疟邪、痈疽、蛇毒以及射工毒。
现代临床应用①《本经》记载,八角莲的味道辛香,性质温和。②《别录》则指出,其微温且带有一定的毒性。③陶弘景认为,八角莲的味道甘甜,性质温和,同时亦具有一定毒性。④《药性论》则记载其味道苦涩。
八角莲的用法与注意事项用法用量在用法用量上,内服可煎汤,用量为1至钱;也可磨汁或制成丸、散剂。外用时,可磨汁涂抹、捣敷或研末调敷。
使用禁忌但需注意,《本草经集庄》中记载,八角莲畏垣衣。②《本草经疏》中指出,对于那些属于阳盛热极、烦惑或失魂妄见等症状的患者,不宜使用八角莲。③而《福建中草药》则特别提醒,孕妇应避免服用八角莲。
复方制剂此外,在复方方面,《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提到,使用八角莲根茎可以治疗胃痛。具体方法是泡酒后服用,或者直接嚼服,每次服用量为1钱。②针对瘿瘤问题,我们可以采用《海上方》中的方剂,其中包含鬼臼(切片并姜汁浸制)、海藻、昆布、海带等成分,共同研磨成细末,炼蜜制成梧子大小的丸剂,每晚临睡前口中含化。
③对于瘰疬的治疗,《湖南药物志》推荐使用鬼臼根研末,加入醋中调敷在患处。
④此外,《福建中草药》中还提供了另一种治疗瘰疬的方法,即使用鲜鬼臼根茎煎水服用,同时将渣滓捣烂后敷在患处。
⑤若面临疔肿痈疽的困扰,《纲目拾遗》中建议使用鬼臼根配合醋和酒进行磨涂,或直接用叶子贴敷以消除痈肿。
⑥若被蛇咬伤,《祝穆试效方》中提到可以使用叶枝花根,将其口嚼后涂抹在伤口上。
⑦对于蛇虫咬伤的情况,《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中推荐使用鲜八角莲捣烂后外敷,或内服适量以缓解症状。
⑧在处理跌打损伤和筋骨疼痛方面,《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同样提供了方法,即使用八角莲根研细末后用酒送服,每日两次,或直接泡酒服用。
⑨若需治疗气血痰饮和积胀成蛊的问题,《本草汇言》中提供了复杂的方剂,包含鬼臼、生姜、白矾等成分,经过泡汤、煮制、捣烂等步骤后制成膏状,再与巴豆肉、沉香、蟾酥等成分混合制成丸剂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