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很多咱们常吃的瓜果蔬菜的部位不入药,反而那些不吃的部位,入药的很多哦(●′ω`●)
比如今天的——石榴皮
石榴皮
酸,涩,温,有小*
入肺,大肠,肾经
涩肠,止血,驱虫
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滑精,崩漏,带下,虫积腹痛,疥癣。
《医学衷中参西录》:“石榴有酸、甜二种,以酸者为石榴之正味,故入药必须酸者。其性微凉,能敛戢肝火,保合肺气,为治气虚不摄肺劳喘嗽之要药。又为治肝虚风动相火浮越之要药。若连皮捣烂煮汤饮之,又善治大便滑泻、小便不禁、久痢不止、女子崩带,以其皮中之液最涩,故有种种诸效也。”入药的石榴皮要用酸味的石榴的皮,甜的效果就不行啦,吃完水果丢掉就行啦~
如果大家买石榴买的不好,太酸了,可以把石榴皮剥下来晒干,制成石榴皮哦~~~一点也不浪费呢~~~
石榴石榴,这个“榴”字就包涵了“留”的意思,所以它的收涩/收敛之性很强。
今天跟大家分享下,酸味和涩味的作用特点。
中医讲酸性收敛,所以特别能收住一些东西,比如:
a.气:
气虚,气不足,过劳之人肺气虚,气收不住,会不停的咳嗽喘气,这种虚症的咳喘的特点,是呼的多,吸的少,咳嗽的时候没力气,喘的也不得劲,比如肺痨(肺结核)的人,整体状态就非常瘦弱,咳嗽起来就很费劲,严重时呼吸困难。
这种极度气虚的人,就像气球漏了气,整个人都蔫吧了,参考上面的小鸭子。
治这种问题,第一步不是直接补气(充气),而是先把漏洞补上(收住),不让他再漏了,然后才能补气。石榴皮就有这种收敛(打补丁)的作用。
身体虚,就好比没钱,吃补气的药相当于直接给你钱,而这种收涩性质的药吃下去是帮你节省点钱,抠搜点过日子~
b.肝火:
我们都知道,有种高血压是肝火旺盛型高血压,火太旺就好比汽车马达开到最猛,高负荷运转,血液被大力推动起来,血压就飙升咯,但是,大家知不知道,肝虚也容易血压高哦,为什么肝虚了也会导致血压高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虚浮”这个词,我们都知道,实实在在的东西,质地一般很沉重,稳重,比如一锭金子,很实在的份量,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踏实。
不实在——虚的呢?
虚的东西,就会轻浮,容易晃荡,乱跑,比如羽毛,或者有点类似于“满瓶不动半瓶摇”中“半瓶”的状态。
这种虚表现在肝上会怎么样,肝为阳脏,其气主升主动,中医认为除了肾,其他脏腑中都寄生“相火”,肝当然也有啦,这种相火就好比一个火热的力量,肝在状态好的时候还能把控的好,就算肝气本性是升散的,但不至于太升散亢奋,现在虚了,升散出去后收不住了,肝里的那点火就会跑到血液里,火旺了动力就足嘛,血压就被推高了。
要注意,肝虚型的高血压有什么特点?肝虚型的高血压,血压通常不会特别高。
肝火旺型的高血压,一般血压值容易飚高,因为肝火旺是实火,是壮热,火的动力足。
虚火是轻飘飘的热,所以在血液的推动力量上,虚火的力量不是很强。治疗这种虚火类型的高血压,要谨慎用苦寒的清肝火的药,因为在这个时候,虽然有火跑到血液中去了,推动血液跑起来,血压升高了,但是肝本身是很虚的,盲目用太多清肝火的药(通常是寒凉的),除了能把血液中的火灭掉,也能把肝里为数不多的阳气给灭了,即把肝也伤了。
因此这种类型的高血压要用“补虚”的方式来调,怎么补?补什么?
补“收敛”的力量。
这种“补”不像人参*芪那样直接给你一大笔钱,因为你性子太飘,突然来一笔巨额财产,只会让你更飘,更放纵自己。中医讲“虚不受补”。
等到钱挥霍光了,本身爱花钱的性子不但没改,反而变本加厉,那没钱之后很可能把自己搞得很惨,这也有点“福祸相依”的味道~
像乌梅,石榴,五味子等酸性的药材,可以帮你把气给收回来,就好比收收性子,更加沉稳之后,才能承受一些补益的力量。
肝虚型高血压,也有那种肝气不足,血液推动无力,瘀堵在血管里导致的那种类型,今天只是分享其中一种而已。
c.血:
中医在治疗各种肠道各种出血,经常搭配酸涩味的石榴皮,起到收敛止血的作用。
d.精气:
有些人肾虚,不是性行为太多,即精气消耗了,而是肾“有漏”,收不住,肾有闭藏的特性,藏精气,有些人这种闭藏(收敛)的能力弱了,就容易漏失精气,比如男人表现为遗精,尿频,女性表现为尿频,白带增多,月经量多,崩漏,总体来说都是收不住,这个时候用石榴皮这种收涩药就非常对症~~~
今天介绍的其实是关于收涩药这一类药的特质,石榴皮只是其中一味哦~
下面的内容想必大家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①《别录》:"疗下痢,止漏精。"
止痢,涩精
②《药性论》:"治筋骨风,腰脚不遂,步行挛急疼痛。主涩肠,止赤白下痢。取汁止目泪下,治漏精。"
涩肠,止便血,取新鲜石榴皮的汁液滴入眼睛,可以治流泪不止
③《本草拾遗》:"主蛔虫。煎服。"
驱虫,石榴皮碱对绦虫有很强的杀灭力,能作用于虫的肌肉,使其陷入持续收缩,从而达到驱虫的目的
④《滇南本草》:"治日久水泻,同炒砂糖煨服,又治痢脓血,大肠下血。""同马兜铃煎治小儿疳虫。"
治长期拉肚子,也是收涩作用的体现。
⑤《本草蒙筌》:"理虫牙。"
⑥《纲目》:"止泻痢,下血,脱肛,崩中带下。"
都是收涩的体现
⑦《生草药性备要》:"治瘤子疮,洗疝痛。"
⑧《本草求原》:"洗斑疥癞。"
⑨《科学的民间药草》:"驱除钩、绦虫。"
①治久痢不瘥:陈石榴焙干,为细末,米汤调下三、四钱。(《普济方》神授散)
②治妊身暴下不止,腹痛:安石榴皮二两,当归三两,阿胶二两(炙),熟艾如鸡子大二枚。上四物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产经方》石榴皮汤)
③治粪前有血,令人面*:酢石榴皮,炙研末,每服二钱,用茄子枝煎汤服。(《千金方》)
④治脱肛:石榴皮、陈壁土,加白矾少许,浓煎熏洗,再加五倍子炒研敷托上之。(《医钞类编》)
⑤治诸虫心痛不可忍,多吐酸水:酸石榴皮一两(锉),桃符二两(锉),胡粉一两,酒二合,槟榔末二钱。上件药,以水二大盏,煎前二味至一盏,去滓,下胡粉、槟榔、酒,更煎一沸,稍热,分为三服。(《圣惠方》石榴皮散)
⑥驱绦虫、蛔虫:石榴皮、槟榔各等分,研细末,每次服二钱(小儿酌减),每日二次,连服二天。(《山东中草药手册》)
⑦治丁肿恶*:以针刺四畔,榴皮着疮上,以面围四畔灸之,以痛为度,仍用榴末敷上,急裹,经宿,连根自出也。(《肘后方》)
⑧治牛皮癣:㈠石榴皮蘸极细的明矾粉搓患处,初搓时微痛。(《山东中草药手册,)㈡石榴皮(炒炭),研细末一份,麻油三份,调成糊状。用时将药油摇匀。以毛笔蘸药匀涂患处,每日二次。(《全展选编·皮肤科》)
⑨预防稻田皮炎:石榴皮二两,五倍子二两,地榆(炒黑)二两,明矾五两。取清水五斤,将前三味药放入水内煎沸后,再煎10分钟,然后加入明矾,用木棒不断搅拌,至明矾全部溶于水中,再煎至剩下药液3斤左右,去渣冷却备用。用时须在下水前将手、脚在药液中浸泡一下;也可用棉花球蘸涂。待药液干后入水工作。每次出水休息,必须如前浸涂后再下水工作。(《上海中医药杂志》(6):,)
⑩治脚肚生疮,初起如粟,搔之渐开,*水浸淫,痒痛溃烂,遂致绕胫而成痼疾:酸榴皮煎汤冷定,日日扫之,取愈乃止。(《医学正宗》)
⑾治汤火烫伤:石榴果皮适量。研末,麻油调搽患处。(《贵州草药》)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联删
帅气迷人的阿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