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视窗:有温度的百姓发声新闻平台
[欢迎广大市民爆料发声,爆料线索一经采纳
即可奖励¥10-现金红包,
有需要请加小编]
粉条是北方人冬季常吃的一种食品,烧菜、炖菜、火锅等都离不开粉条。但对于粉条的生产过程以及粉条的加工成分,很多人并不了解。吃进嘴里的粉条真的干净、卫生吗?真的是红薯粉条吗?
铜山区单集镇是我市重要的粉条产地,有知情人爆料,这里的粉条生产环境非常差,很多所谓的红薯粉条实际上是木薯粉制作。笔者于去年11月底和本月两次来到单集镇进行打探。
环境脏乱差让人咋舌
笔者在通往单集镇镇区的路上看到多家粉条作坊就在公路边晾晒粉条。
在单集镇污水处理厂附近的这家粉条厂的位置非常隐蔽,隐藏在田间,从公路上到这家粉条厂,要走四五百米,最后多米路被堵住,汽车无法直接到达,外人很难发现这是一家粉条生产厂。
木条、铁丝做成的架子,就摆在了门前的田间水泥路上,刚生产出来的粉条就晾晒在这些架子上。不少粉条已经拖在地上,地上满是尘土和树叶。这些粉丝全是露天晾晒,没有纱罩遮挡,粉条上空到处飞舞着成群的飞虫,这些飞虫非常小,需要仔细辨别才能发现,在地上,每隔几个架子就会有一堆尘土、树叶、垃圾、粉丝的混合物。
进入工厂大门,就看见生产好的粉条装在编织袋中露天存放在泥地上,编织袋并没有封口也没有任何遮挡。
进入生产区,这家粉条厂所谓的生产区其实就是一个自己搭建的约十几平方米简易棚。生产区的墙就是这家粉条厂院子的一小段墙,其他三面全部敞开。地面就是泥地,由于生产过程中一直需要使用水,地面满是泥泞,很难找到一个落脚地。
生产原料就这样露天摆放在地上,正在生产粉条的几名工作人员的衣服非常肮脏,也没有佩戴手套、口罩,极其不卫生。一个连生产车间都缺三面墙的粉条厂,更不要说什么防尘装置、卫生设备、消*间……
笔者又来到位于魏单路上的一家粉条厂,这家粉条厂的粉条也是露天晾晒在紧靠魏单路边的工厂院子里,也没有用防尘、防虫设施进行遮挡。而在魏单路另一侧,距离该粉条厂约10米的地方就是一个露天垃圾回收站,只要刮风就会有垃圾、灰尘刮到晾晒的粉条上。
魏单路上的这家粉条厂是在一个封闭的生产车间里面生产,刚生产出来的粉条也是在车间内部进行第一次晾晒。但是也存在工作人员没有带口罩、一辆私家轿车随意停放在生产车间内,原材料随意堆放、没有消*间等问题。
“白板”原材料是“红薯淀粉”?
在单集镇污水处理厂附近的这家粉条厂,笔者与该厂的一位女性负责人交流时,这位女性负责人告诉笔者,他们生产的粉条全部都是红薯淀粉。然而笔者在生产区看到近袋左右原材料露天堆放在泥泞地里,令人吃惊的是这些原材料的编织袋竟然全是“白板”,上面一个字都没有,产品名称、商标品牌、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等全部都找不到。也就是说吃进肚子里面的粉条到底是什么,估计只有这家小作坊和老天才知道。
知情人说,正常情况下生产粉条使用的是红薯淀粉,但是很多作坊使用的是木薯淀粉。单集镇生产粉条历史很长,形成了自己特色的生产工艺,原材料都是使用本地种植的红薯。后来市场扩大,本地种植的红薯已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加上产量低,农民收入不高,本地已经很少种植红薯了。现在单集镇的粉条原料基本都是从外地购买来的。
现在市场、超市销售的粉条虽然称是红薯,但是很少有真正的纯红薯淀粉制作,中间掺了大量的木薯淀粉。其根本原因就是经济利益。木薯淀粉的价格在-元/吨,红薯淀粉价格最低也要在每吨元以上,差价非常大。市场上粉条价格的高低,是以木薯淀粉中添红薯淀粉的多少来决定的。掺红薯粉多的价格就高一些,反之则价格低。
木薯到底能吃吗?笔者在网上查询了解到,木薯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植物,其*性为全株有*,以新鲜块根*性较大,食用木薯中*的报道很多。
木薯块根含氰酸*素,需经漂浸处理后方可食用。知情人告诉笔者,木薯吃多了不好,木薯粉的黏性比红薯粉大,消化比较困难,尤其是老人孩子,尽量少吃木薯粉条。
添加明矾的剂量能符合国家标准吗?
在走访过程中,笔者还了解到一件事,生产粉条要加明矾。知情人告诉笔者,做粉条的都少不了明矾,没有它,下不成粉条。在粉条加工过程中使用明矾,能增加粉条的粘度、使其成型。并且经过明矾的絮凝作用,粉条才会变得筋道,在开水中不易被煮烂。生产粉条都放明矾,缺它不可。可以少放,但是不能不放。
笔者专门进行了查询,发现《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批准β-半乳糖苷酶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等的公告(年第1号)》中批准了在粉条中添加明矾,但是铝的残留量进行了严格规定(《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干样品中铝的残留量≤mg/kg。
在粉条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很随意的将各种原材料加入到粉条生产机器中,并没有看到称量的过程。在现场没有发现可以对原材料称量的器械。至于对成品进行残留添加剂检验,那是更做不到。这样生产出来的粉条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粉条颜色随意变
笔者在采访过程中,多次发现粉条的颜色不一样。在超市销售的粉条颜色不一样,笔者原以为是不同厂家、材料不同造成粉条颜色差异。但是在同一厂家生产的粉条,也存在颜色不一样的情况。
在一家粉条厂,笔者专门问了负责人编织袋中粉条为什么颜色不一样,但是这名负责人不愿正面回答笔者的问题,支吾说颜色都一样。
知情人却告知笔者,里面加东西了。正常生产出来的粉条是无色的,偏透明。但是在徐州本地市场销量非常不好,徐州市民不爱这种无色的粉条,偏爱那种焦糖色的粉条,所以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了焦糖色的添加剂“酱油精”。至于同一厂家的粉条颜色有深有浅,那是添加“酱油精”量没有控制好,有时加多了有时加少了。
笔者在《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查找发现,焦糖色作为一种着色剂,其使用范围包括饮料、酒类等,并没有用于粉条加工使用。
超市、市场都有这些粉条
这些粉条多数没有包装,以散装或简易包装的形式流向了超市、市场。在当地的苏果超市和华联超市里,笔者看到多种散装和简易包装的粉条。在单集镇附近的尹庄镇,当日正好赶集,集上有三四个销售粉丝的人,笔者从这些人那里打听到他们的粉丝都是从单集镇批发来销售的。一家粉条厂的负责人主动告诉笔者,笔者自己可以自行印制一些包装,打上自己的品牌进行销售。
至于那些晾晒过程中产生的零碎粉丝是不会扔的,包括笔者在本文前面提到的粉条晾晒架下一堆堆尘土、树叶、垃圾、粉丝混合物都不会扔的。知情人告诉了笔者这些零碎粉丝的去向,那些粉丝和垃圾的混合物将用筛子把碎粉条筛选出来和其他零碎粉丝混在一起,卖给早点铺做成了包子。
这样的粉条就这样随意的走进了市场,走上了餐桌,吃进了我们的肚里,怎么能让我们放心?希望食品药品监管局等相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让我们吃的放心。
延伸阅读纯红薯粉条怎样鉴别?
从视觉上看:颜色为白色,比较透明,清晰度好。
1,脆——因为原料只有红薯淀粉,晒干以后很脆,用手轻轻一抓就断,而且晒干后不易返潮。
2,颜色较深——纯红薯漏出来的粉条颜色较深,猛一看貌似发黑。
3,耐煮——一般煮10钟以上还很筋道。
4,筋道、有嚼劲——真正的纯红薯粉条非常筋道。市场上买的号称纯红薯粉因为放了食用胶所以也很筋道,可以配合第一条来辨别真假。
5,干嚼时有红薯淀粉的味道——这个方法可能得行家才能辨识了。
火燃法:用火点燃粉条,看火焰、闻气味和识别烧后的残渣。一般加面粉或其他低值填充物的粉条烧后易产生蛋白质燃烧的臭味和浓烟,加滑石粉的粉条或者没有用精制淀粉制作的粉条不易燃烧且残渣容易起硬团粒,加胶的粉条火焰容易产生啪啪的响声并伴随产生浓烟,水分超标的粉条易产生嘶嘶的声音。
光检法:将粉条对光检验,看粉条的内部组织结构,出现异色斑点的一般为不纯正粉条,组织不均匀,出现白色层的一般加有面粉。优质红薯粉条对光光检有致密细微的小泡,粉条切口规整光洁,无残渣,用力扭断粉条能发出清脆的响声,断面光洁明朗。以次充好的粉条,一般都添加玉米粉或面粉,它们的细胞分子较小,持水性能低下,组织相对致密甚至板结,粉条表面也不太光洁,扭断粉条响声沉闷、断面发乌。
[彭城视窗原创作品,转载请标注出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