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矾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博古通今和古人一起学刷牙
TUhjnbcbe - 2021/4/30 15:27:00
和古人一起学刷牙

谈起刷牙,想必是一个大家都不陌生的日常活动。按时刷牙不仅能使口气清新,更能预防各种口腔疾病。对于现代人来说,我们刷牙可以借助普通牙刷、电动牙刷、漱口水,而在没有这些物品的古代,古人是如何刷牙的呢?今天,就让小编带你和古人一起学刷牙。

古人其实很早就发现,如果不清洁牙齿,牙齿就会出现问题。不过由于古代科学的落后,人们并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为了能够合理解释,人们认为是“牙虫”惹的祸,实际上,所谓“牙虫”就是一些细菌和微生物。并且那时人们清洁牙齿的方式不是“刷”牙,而是“漱”牙。《礼记·内则》中就记载:“鸡初鸣,咸盥漱口。”意思就是说,天亮了,鸡打鸣了,就要洗脸漱口了。

漱口一直是古人最主要的牙齿清洁方式,一直沿用到近代。

古人用的漱口水也是五花八门。最常用的是盐水,不光用盐漱口,还能用盐擦牙,《红楼梦》里贾宝玉就有每天清晨用盐擦牙的习惯。盐的确有杀菌消炎的作用,还能一定程度上预防牙周疾病和牙龈出血。此外,古人还有用茶水、酒和明矾水漱口的,据说明矾水能有效预防口疮。现代社会确实也有将明矾水加橄榄用于漱口的,可以去除口臭。

茶水本身就有脱牙垢的效果。饭后用浓茶漱口,既可清除牙齿缝中的食物,有利于坚固牙齿,又有清热解*、化腐去淤的功效。

矩形色块

到了隋唐时期,“刷牙”开始在中国出现了。那时候的刷牙方式和我们今天不一样,用的是“揩齿法”。这种“揩齿法”源于古印度,和佛教有关。相传,当年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布教,围绕在周围的弟子们口臭相当严重。于是释迦牟尼开始劝说人们重视清洁牙齿,并教弟子们如何用树枝制造牙刷。后来,随着佛教传入中国,“揩齿法”也传到了中国。

唐朝医书《外台秘要》具体记载了这种揩齿法“每朝杨柳枝咬头软,点取药揩齿,香而光洁。”意思是说将杨柳枝的一头用牙齿咬软了,再蘸上少许药粉,用来刷牙。这种刷牙方法也被称为“杨柳枝揩齿法”,所用的杨柳枝又叫作“齿木”。齿木是中国最早的刷牙用具,可谓那个时代的“牙刷”。如果没有杨柳枝,也可以用其他树枝代替,实在不行就用手指直接揩牙。敦煌石窟第窟有一幅晚唐壁画《劳度叉斗圣变》,其中就能看到用手指揩齿的画面。今天的日语中还有“杨枝”一词,意为牙签、牙刷,应该就是保留了中国唐朝的叫法。

古人刷牙的时候并不是用牙刷干刷,而是和现代人用牙膏一样,要在牙刷头上蘸牙粉。这种牙粉有膏和粉两种,其成分包含皂角、生姜、升麻、地*、旱莲等中草药,可能会再放一些盐。古人的牙膏可是纯草本的,绝对环保。牙粉是牙膏的雏形。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就记录过配置牙粉,用松脂和茯苓做原料,晒干捣末,拿小筛子筛后以器具装起,储作漱口用。沈括还提倡用牙刷器具,蘸清水,洒上牙粉以刷。

古代有许多名人与刷牙所用的牙粉结下缘分。

在苏东坡担任礼部尚书上的时候,由于分管外交、教育、宫廷礼仪等工作,深得皇帝信任,和后宫接触也比较多。当时有一个妃子对苏东坡抱怨,说她们的牙齿怎么会变*?并希望苏东坡能从民间给她找一个方法,让牙齿变白。

苏东坡学富五车,自然知道明眸皓齿对一个妃子的重要性。但他派人询问了很多民间比较出名的郎中,都未能找到答案。后来,一个游走四方的高僧告诉他,可以用一些中药试一试,按照高僧传授的方法,苏东坡将晒干的茯苓、松脂和沉香、乳香、檀香、麝香、龙脑等香料打成粉末。用粉末涂抹牙齿后,再进行漱口等清理之用。

由于苏东坡也不知道这个方式是否好用,他担心万一给皇后、妃子们用后,没有效果的话,那就是欺君之罪,很有可能掉脑袋。

于是,苏东坡就在京城制造了一个假象,授意他人开起专卖牙粉的店铺,价格也高的离谱。其目的一是为了让客人检验效果,二是避免自己并非在捉弄皇室成员,因为民间早已有人在卖了。

让苏东坡没想到的是,由于牙粉清香爽口,祛除污垢的效果很好,深受后宫佳丽们欢迎。甚至有时会被皇宫作为恩赐之物赏给大臣,这也导致牙粉的价格被炒得越来越高,让普通老百姓望尘莫及。

可以说,古人对于牙齿的重视程度丝毫不亚于现代人,漱口刷牙是古人不可或缺的日常活动,他们利用自己独特的智慧来解决问题。

END

责任编辑:李玉琳

文法学院新媒体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博古通今和古人一起学刷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