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玉娇1,2、张莉莉1、丁齐又1,2、林家冉2、顾成娟3
作者单位:
1.中国医院;
2.北京中医药大学;
3.广医院(福田)仝小林院士传承工作室
发表刊物:吉林中医药年8月第40卷第8期
仝小林院士提倡选方用药宜精宜纯,《吉林中医药》杂志特设专栏,以仝小林院士该临证理念为基础,选取其临床常用三味小方,围绕其配伍特点,针对疾病或证候进行阐释,以"病靶""症靶""标靶"三个治疗层面为导向,全面分析小方的组成、功效、配伍、剂量、安全性及作用之"靶"。通过这些简单易记,疗效显著,便于传承的精简小方,总结仝小林院士临证精华,守正创新,为现代临床遣方用药提供全新的思路。
仝小林中医内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
高脂血症是由于人体脂肪代谢或转运异常导致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水平升高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常见于中老年人。现代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高脂血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且与糖尿病、肝胆疾患等密切相关。
西医治疗高脂血症以降脂药物为主,贝特类和他汀类降脂药是最常见的临床选择,其他降脂药物还包括烟酸类、普罗布考、依折麦布等。然而,降脂药物临床使用时具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中药临床治疗高脂血症常从活血化瘀、化痰除湿、补肾健脾等方面入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仝小林教授临床常将神曲、半夏曲和红曲作为治疗高脂血症的靶药。三者均经过发酵炮制而成。《本草经疏》中专门论述了中药曲剂的来源和功用:“古人用曲,即造酒之曲,其气味甘温,性专消导,行脾胃滞气,散脏腑风冷。”适用于中焦脾胃虚弱、膏浊堆积之高脂血症。
神曲
神曲性温,味甘辛,入脾、胃二经。
具有健脾和胃,消食调中的功效。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神曲富含消化酶、维生素B复合体、麦角固醇等活性物质,此外还包含酵母菌、霉菌等多种微生物,具有增强胃肠动力、改善肠道菌群紊乱等药理作用,其中肠道菌群紊乱与高脂血症的发生机制密切相关。
半夏曲
半夏曲性温,味辛,归脾、胃、肺经。
具有消食化积,化痰止咳的功效,为通利上焦和中焦之药。
研究表明半夏具有明确的降低血脂的作用,其中对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改善作用较为明显。而与半夏相比,半夏曲因加入姜汁、白矾等炮制,可达到增效减*的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半夏经发酵成曲剂之后,除可增强该药原有的燥湿化痰功效之外,同时还可发挥健运脾胃、消食导滞的作用,这与其在与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消化酶有关。
仝小林教授临证选用半夏曲配伍其他二曲,辛开苦降而通泄消导,助中焦气机恢复正常的同时可燥湿化痰、协助病理产物排出体外。
红曲
红曲性温,味甘,入肝、脾、大肠经。
常用于消化不良、饮食停滞等脾胃疾患,具有消食和胃,健脾燥湿等功效。《饮膳正要》言其能“健脾,益气,温中”。
国内外研究表明,红曲可显著降低体内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且其降血脂具有高效性、耐受性和安全性,可作为他汀不耐症患者治疗高脂血症的替代品。
仝小林教授认为红曲为治疗血脂偏高的靶药,可用于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代谢性疾病合并血脂异常者。
临床用量
神曲常用9~15g,以健脾和胃,消导调中;
半夏曲常用9~15g,以通泄消导,燥湿化痰而协助病理产物排除体外;
红曲作为降血脂的靶药,其临床用量范围为3~15g,以健脾燥湿,消膏降浊。
来源:联成迅康医药,转载目的在于分享,版权归属于原平台及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